天空被按下暂停键,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一场AI时代的权力游戏


凌晨四点,亚特兰大机场,跑道灯凉得像一条结了冰的银河。

听起来像不像科幻片开头?

但这真不是电影,是2025年11月10号的美国,天空被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没有恐怖分子,没有外星人,只有一帮不爽的空管员和一位酷爱全大写字母发飙的前总统。

特朗普的社交媒体,向来是大型行为艺术现场。

那边厢天空“清净”得能听见回声,这边厢他甩出“复工令”三件套:威胁、开除、再画个一万美金的“爱国者”大饼。

这套操作,搞直播带货的都得喊声“祖师爷”。

他根本不是在解决劳资纠纷,他是在导演一出《叛徒与英雄》的年度大戏,剧本简单,冲突管够,流量密码拿捏得死死的。

那帮坐在塔台玻璃盒子里的老哥老姐们图啥呢?

图那一万块钱?

拉倒吧。

政府停摆41天,工资单P都没一个,通胀高得跟火箭似的,房贷车贷奶粉钱可不会跟你客气。

这已经不是工作了,这是在做慈善,还是自带风险的那种。

但这事儿最骚的操作还不是欠薪。

听说过FAA那个“次世代”(NextGen)卫星导航系统吗?

去年刚升级,金贵得很。

政府一没钱,维护就断了。

结果呢?

大家只能捡起几十年前的老古董雷达接着用。

一位在波士顿塔台干了二十年的教员在私密论坛里吐槽:“我们这不叫罢工,叫止损。你让我用一辆刹车片磨没了的破车去跑F1,我选择熄火保命。”

这比喻,绝了。

当“安全”变成需要自费的选项,沉默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说到“解雇”这招,简直是共和党总统的祖传手艺。

1981年,里根就这么干过,一波带走一万一千名空管员,直接把联邦雇员的“铁饭碗”砸了个稀碎。

特朗普这次,明摆着就是要cosplay一把里根,来个短视频时代的复刻版。

只不过,时代这剧本,早就不是当年的味儿了。

81年,空管员年薪两万美刀,比全国平均工资高七成,妥妥的金领。

现在呢?

入行七万八,听着不少,可硅谷刚毕业的码农实习生都能在薪水上教你做人。

更何况,里根的时代没有AI。

他解雇了一批人,还得费劲巴拉地再培训一批。

现在,AI辅助塔台在丹佛都试运行了,理论上一个人能顶过去好几个。

“可替代性”,这玩意儿比任何解雇令都让人后背发凉。

于是,工会直接把技术问题摆上了谈判桌:我们回去可以,先把《人工智能辅助空管责任法》给过了。

AI建议和我的直觉打架,听谁的?

出了事,这个锅是软件公司的,还是我这个按按钮的人背?

技术本来是工具,现在成了人质。

要么让代码写进法律,要么就让天空继续“留白”。

美国天空一“打烊”,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开始哆嗦。

伦敦飞纽约的票价一夜之间飙到能在北京三环买个卫生间了。

欧洲航管局紧急开会,所有赴美航班按“薛定谔的猫”模式卖票——一半一半的取消概率。

国际航协算盘一打,这么瘫痪一周,全球GDP蒸发掉一个冰岛还拐个弯。

以前说大国博弈是“相互确保摧毁”,现在全球化时代,大国内乱直接升级成“相互确保延误”。

所以,这局棋最后怎么走?

剧本已经写好了三个,看特朗普翻哪一页了。

是走里根的老路,用AI和国民警卫队强行接管,搞出个“技术性复工”,但从此以后没人愿意干这高压活儿?

还是民主党借机上套,用钱摆平一切,把空管员供成“关键技术人员”,代价是财政赤字再多个零?

又或者,蹦出个马斯克式的野心家,直接用低轨卫星把FAA给革命了,搞个“全球云端塔台”,以后你头顶的飞机归谁管,得看科技大佬们的心情。

聊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问题。

当我们的生活被一张看不见的精密网络捆绑在一起时,那个“暂停键”到底该在谁手里?

是靠民粹上台的政客?

是手握代码的技术新贵?

还是每一个在玻璃盒子里,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绿点,守护我们平安的无名之辈?

下一次飞机穿过云层,你可以想一想。

三万英尺之上,真正的风暴,从来不在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