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的影后水么?《日掛中天》为何口碑两级反转,她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辛芷蕾拿到威尼斯影后这个天大的喜讯,在国内引发的第一波热潮竟不是祝福,而是潮水般的质疑。 就在她的获奖作品《日掛中天》上映当天,一场围绕“影后是否靠运作”、“扯头发也能拿大奖”的争论直接冲上热搜榜首。

影片首日排片占比达到16%,但上座率却仅有惨淡的1.6%,出现了明显的“票房倒挂”现象。一边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权威认证,一边是自家市场观众的冷淡反应和质疑声音,这座沉甸甸的奖杯,瞬间成了2025年末电影圈最烫手的热山芋。

面对汹涌的舆论,辛芷蕾选择在电影上映同日直接发长文回应。 她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甩出了六个犀利的反问:“我看到有评论说奖项可以靠运作。 我真的不知道到底是谁来运作? 该跟谁运作? 拿钱运作吗? 还是什么资本置换? 可以运作的话为什么要14年才给我运作了一个威尼斯的影后? 为什么要给我运作而不是别人呢? ”这波操作被不少网友评价为“霸气”、“格局打开”。

她特别提到了网上热议的“扯头发”镜头,认为这只是角色和影片的一小部分,评价表演就像评价一个人,“看片段不如看全貌”。 显然,她希望争议能引导大家去关注作品的全貌。

这场风波的另一个焦点,是一张疑似演员郝蕾朋友圈的截图在网络流传。 截图中直言:“威尼斯凭借一个女演员扯头发就可以得影后,这个影后还有含金量吗? ”甚至还提到了“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女性玩转了东京电影节”,被普遍认为是在影射辛芷蕾的威尼斯影后以及毕赣在戛纳的相关情况。

尽管截图真伪无法百分百证实,但郝蕾方面至今未作澄清或否认,这让事件持续发酵。 这“戏外戏”无疑给《日掛中天》平添了几分火药味。

说回电影本身。 《日掛中天》讲述的是由辛芷蕾饰演的美云与张颂文饰演的葆树这对昔日恋人,多年后在南方小城重逢,却因过去的罪责(美云车祸逃逸,葆树替其顶罪入狱)和当下的情感纠缠,最终走向悲剧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收获了不少专业认可,除了威尼斯影后,还入围了多伦多、釜山等多个电影节。 然而,这份专业认可似乎没能顺畅地转化为国内市场的普遍共鸣。

在伦敦东亚电影节的首映场上,有年轻观众直接表示电影“老套又狗血”,前面几十分钟太过平淡。 这种观感也体现在国内豆瓣等平台的评价上。 但另一方面,辛芷蕾的演技却几乎获得了一致好评。

即便是对故事有微词的观众,也承认她的表演细腻、有层次,尤其是影片后半段情绪的层层递进直至爆发,被赞为“用实力打脸质疑”。 有评论甚至指出,威尼斯影后是对辛芷蕾整部电影中每一刻表演的认可,而不仅仅是结尾那场具有爆发力的戏。

为什么同一部电影,专业评价和市场反馈会出现如此大的裂痕? 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可能在于影片强烈的“古典气质”与当下主流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价值观和观影习惯产生了错位。 《日掛中天》的故事核心围绕着“顶罪”、“赎罪”、“道德困境”和“情感救赎”展开。

主角们的行为逻辑,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比如,美云为何能接受男友替自己顶罪? 为何在背负愧疚多年后,处理情感关系依然拖泥带水? 而葆树为何会选择用一种看似“法盲”且不计后果的方式为爱牺牲? 有评论分析认为,这部电影的道德困境和人物选择,带着上世纪深受金庸武侠侠义精神和琼瑶式爱情观影响的烙印,甚至能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罪与罚”的影子。

然而,在当下这个更讲求个体利益、效率至上、情感关系也更趋理性的时代,这种为“情义”或“赎罪”而陷入沉重困境的叙事,让不少习惯了“大女主”和清晰人设的观众感到疏离甚至费解。 影片中人物的选择,如婚外情、为爱顶罪等,也容易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引发争议。

对于辛芷蕾的影后表演,对于《日掛中天》这部作品,最终的评判,也许时间会比热搜给出更经得起考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