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发达国家,米菜变奢侈品,牛肉被资本垄断,韩国为何如此?


韩国可以算是亚洲第三个实现发达国家的国家。那会儿,亚洲金融危机刚过去没多久,受了不少打击,韩国痛定思痛,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到了2006年,也就是距离那场金融危机还不到十年的时候,韩国就一举跨越,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不过,作为发达国家的韩国,现在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却变得挺头疼,米饭和蔬菜的价格飙得很厉害,牛肉的价格也让普通人都觉得买不起了。

难怪人会问,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粮食价格怎么会这么高?到底韩国出了啥事儿,让菜价都涨到这个份上了?

贵得离谱的粮食

在咱们中国,虽然可能没办法天天享受山珍海味,但至少也能吃得起大米,啃得动肉,买得起西瓜,炒得起白菜。当然啦,韩国人也是能吃这些的,可他们花费的代价却是我们的五到六倍,生活压力可不小啊。

韩国一袋40公斤的大米价格已经突破了22万韩元,折合人民币大概是1126元,这价钱呀,已经远远超出以前的水平。一比中国的米价,简直贵得离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为了应对这个高价,韩国在9月12日已经向市场投放了2.5万吨的储备米,想减轻一下价格的压力。

不过,韩国民众还在抱怨呢,前段时间白菜的价格也飙升,一棵白菜竟然要4309韩元,折合人民币大概是22.4元。而且牛肉的价格也涨到每公斤20万韩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090元,这个价在全世界都算顶尖的了,要是在中国炒到这个程度,估计店都得关门啦。

西瓜的价钱也是挺夸张的,在中国,路边摊买个西瓜,几块钱就能搞定一个篮球那么大的,挺划算的。但要是在韩国,想要吃个西瓜可得掂量掂量了,一个西瓜平均得卖到29115韩元,折合人民币大概是151元左右。

这151元在国内基本上能吃到撑的西瓜,剩下的钱还可以买点米菜,再去吃一顿火锅。如此一比,大家也能挺直观地感受到韩国的物价真挺离谱的。

国炸鸡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在韩国被誉为“国民美食”,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也能找到很多地方卖。不过,最近在韩国炸鸡的价格变得特别贵,要是在首尔点一份炸鸡外卖,得掏出3万韩元,也就是大概150元人民币。

要是一份炸鸡要150块的话,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挺心疼的。这种明明能买又不敢买的情况,在韩国已经变得很普遍了。长时间的消费降级让韩国人一直把节制开支放在心上,毕竟钱也不是随便花的。

心里很想做,却觉得实力不够,感觉有劲但又没办法施展出来。

导致韩国农产品价格高的原因还跟它的产地有关,韩国土地面积实在太小了,大概只有三分之一能用,而气候又偏寒冷,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也就那么几样,这对它的农业产业可真打了不少折扣。

他们的耕地面积大概只有2292万亩,和韩国的常住人口一算,每个人基本上连一亩地都分不到。这么点地方,还得种蔬菜,种大米,还得腾出空间搞养殖,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韩国农民可真是挺难的。

再者,说起韩国对种地这行,喜欢的人已经少得可怜了。现在呀,很多年轻人都投身于科技行业,哪些工作工资高、福利好,社会地位还比干农活儿的高得多。反正,面对这样的现实,哪还会有人愿意去做农业呢?

就算政府拿出不少补贴,还给农村提供了各种技术援助,可年轻人对这行业依旧不怎么喜欢。在韩国的社会氛围里,大部分人都觉得干农活的全是苦力,跟那些坐在写字楼里的,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如果产量跟不上需求,价格自然就会一路攀升,时间一长,韩国老百姓的抱怨也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不让进口呢?

既然韩国自己没有那么多产量,为什么不试试打入国际市场,向其他国家买农产品呢?要是选择进口的话,就算考虑到一些运输花费,也能帮韩国减轻压力,还能让物价跟着降点。

原因其实也挺无奈的,韩国对本土农业市场挺在意的,害怕国外粮食市场开放之后,本土农业会被压垮,结果就限制了外国水果、蔬菜还有肉类的出口。要是进口来得太多,那就得面对高额的惩罚性关税。

像淀粉类的产品,关税直接高达800%,就算是大米超了额度,还要再交513%的关税,这样的政策,谁敢去碰呢?没人敢轻易冒这个险。

韩国现在这么操作也不是没有道理,要是真放开进口粮食,国内的农业肯定会变得很惨,甚至濒临崩溃。到时候,没有人种地,牛也没人养,万一遇到国际制裁,那对韩国来说简直就是致命一击,五千万人的生活就只能靠咸吃萝卜充饥。

不过,这样的保护措施也带来了明显的弊端,现在韩国的和牛价格贵得吓人,就是因为几家大公司把国内养牛的市场垄断了。他们如果想涨价就能涨,普通人想吃牛肉基本没得挑,只能老老实实掏腰包接受高价。

这些大企业还会打出宣传,强调自己养的本土牛肉,把本土牛肉和爱国情操结合在一起,还把吃韩国牛肉当作一种高端的品味风尚。如此一来,牛肉的价格只会逐步攀升,再贵的价钱也有人会买账。

在既要满足韩国民众的购肉需求,又要防止本国农业陷入崩溃的矛盾中,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韩国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