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内在价值,你就看懂了期权价格的一大半
朋友们,魔幻现实主义每天都在上演。
你逛商场,看见一件平平无奇的白T恤,普普通通纯棉的,放优衣库里撑死卖79。
但它胸口多了个红色小方框,印了几个英文字母,嘿,价格后面直接加了个零,790。
你再看隔壁,另一件白T恤,一样的牌子,就因为字母印花不一样,价格又翻了一番,1580。
你是不是一头问号,这玩意儿凭什么?
都是棉花,都是流水线,凭什么有的贵上天,有的就接地气?
这事儿你要是想不通,那玩期权你估计会更迷糊。
打开交易软件,乌泱泱一片合约,看涨的看跌的,密密麻麻跟俄罗斯方块似的。
明明都是一个公司的股票,比如都是茅台,到期日也一样,下个月都得见分晓,但价格就是千差万别。
有的几千块一张,有的几块钱你都嫌贵。
这背后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都不是。核心就一个词,叫内在价值。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个听起来很装逼的词,扒光了看个究竟。
一、内在价值,就是价格的“底裤”
什么叫内在价值?
别听那些教科书跟你扯什么“立即行权获得的收益”,听着就想睡觉。
我给你打个比方。
你是个职业黄牛,手里捏着两张下个月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
一张是内场前三排,票面价1980。
另一张是山顶看台,就是用望远镜都看不清周董脸上褶子的那种,票面价580。
现在,演唱会还没开始,但外面已经炒疯了。你觉得这两张票,你能一个价卖出去吗?
动动你机灵的小脑瓜也知道,不可能。
内场前三排那张,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它自带“我离偶像更近”的光环,就算按原价卖,它也值1980。
这1980,就是它实打实的价值,是它价格的“底裤”。
你卖的时候,价格肯定要高于1980,多出来的部分是你作为黄牛的利润和大家对演唱会的热情溢价。
而那张山顶票呢?它虽然也值580,但相对内场票,它的“含金量”就低多了。
现在我们把这个场景搬到期权上。
假设现在茅台股价是1800元。你手里有两份下个月到期的看涨期权。
A期权,行权价1700元。
B期权,行权价1900元。
看涨期权是啥?就是一张“未来可以用约定价格买入茅台”的权利凭证。
对于A期权,行权价1700,现在市价1800。
你现在立刻马上把这张权利凭证拍在桌子上,说:“老子要行权!” 你就能用1700块钱买到市价1800块的茅台,一转手,净赚100块。
这100块,就是你不需要等待,不需要祈祷,立刻就能变现的利润。
它就是这份A期权的内在价值。
它就像内场前三排的票,本身就值钱。
所以A期权的市场价格,至少也得是100块。
不然大家都是傻子吗?
直接买入、行权、卖出股票,无风险套利,市场分分钟给你干碎。
再看B期权,行权价1900。
现在市价才1800。
你要是现在行权,就得花1900去买一个只值1800的东西,血亏100。
你脑子但凡没被门夹过,都不会干这事儿。
所以,B期权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一毛钱的内在价值都没有。
它就是一张“画在纸上的大饼”,一张“未来的希望”,纯纯的空气。
所以你看,同样是茅台的看涨期权,A有100块的内在价值,B一毛都没有。
你说他俩谁贵?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是A。
这100块的内在价值,就是A期权价格的“地基”,是它价格里最硬核、最实在的部分。
二、内在价值,决定了谁是“太子”,谁是“庶子”
好,我们继续这个游戏。
如果现在又冒出来一份C期权,行权价1600元。
当茅台股价还是1800时,你觉得A(行权价1700)和C(行权价1600),谁更贵?
答案是C。
为什么?因为C的内在价值是1800 - 1600 = 200元。
A的内在价值是1800 - 1700 = 100元。
C能让你立刻赚200,A只能让你赚100。
C就是皇太子,A顶多算个受宠的皇子。
你说谁的“身价”更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粗暴但极其有效的结论:
对于看涨期权,在股价一定的情况下,行权价越低,内在价值就越大,期权的价格就越贵。
这就像买房,同样一个地段,100平的房子肯定比80平的贵。
内在价值,就是期权的“面积”。
那问题来了,如果两份期权都没有内在价值呢?
比如上面那个行权价1900的B期权,和一份行权价2000的D期权。
当股价是1800时,他俩都是“空气”,谁更贵?
答案是,行权价离股价更近的那个更贵。也就是B比D贵。
骚就骚在这。
虽然大家都是“空气”,但B这个“空气”,离变成“黄金”只差100块(1900-1800)。
而D这个“空气”,离变成“黄金”差了200块(2000-1800)。
你觉得股价从1800涨到1900容易,还是涨到2000容易?
当然是前者。
所以,B期权虽然现在没内在价值,但它“变得有内在价值”的可能性更大。
市场愿意为这个更大的“可能性”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个为“可能性”和“时间”支付的钱,就是期权价格里除了内在价值之外的另一部分——时间价值,我们也可以叫它“梦想税”或者“玄学价值”。
对于看跌期权,逻辑完全相反。
看跌期权,是“未来可以用约定价格卖出茅台”的权利。你赌的是它跌。
假设股价还是1800。
一份行权价1900的看跌期权,意味着你可以用1900的价格卖掉市价1800的股票,立刻赚100。
内在价值就是100。
而一份行权价1700的看跌期权,你用它去卖,等于是用1700卖掉值1800的东西,你疯了?
所以它没有内在价值。
结论就是:对于看跌期权,行权价越高,内在价值越大(或者变得有内在价值的可能性越大),期权价格就越贵。
三、内在价值,是A股的K线,薛定谔的猫
理解了上面这些,你可能觉得你已经懂了。
别急,最骚的操作来了。
内在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个彻头彻尾的动态指标。
它像A股的K线一样上蹿下跳,像渣男的承诺一样说变就变。
决定它变化的唯一因素,就是那个到处乱晃的标的资产价格,比如茅台的股价。
我们还拿那个行权价1800的看涨期权举例。
当茅台股价是1750时,它的内在价值是0。
当茅台股价涨到1800时,它的内在价值还是0。
当茅台股价涨到1800.01时,duang!它突然有了0.01元的内在价值。
当茅台股价疯涨到1900时,它的内在价值就变成了100元。
然后一个利空砸下来,股价跌回1780,它的内在价值又瞬间归零,仿佛从没存在过。
魔幻吗?
这就是期权的魅力,也是它的残酷之处。
你买入的时候,一份期权可能带着200块的内在价值,金光闪闪,像个天选之子。
结果股价一波跳水,它的内在价值瞬间清零,从皇太子贬为庶民,甚至连庶民都不如,直接成了历史的尘埃。
你也可能花几块钱,买了一份大家都不看好的“空气”期权。
你身边的人都笑你傻,钱多烧的。
结果一个惊天利好,股价一飞冲天,你的“空气”突然就变成了“黄金”,内在价值从0飙到几百上千。
你从赌徒变成了别人口中的“股神”。
所以,理解内在价值,不是让你去刻舟求剑。
而是让你明白,你为一份期权付出的价格,到底是在为什么买单。
你付的钱里,有多少是已经揣在兜里的“硬通货”(内在价值),有多少是为未来买的一张“彩票”(时间价值)。
搞清楚这一点,你才能在市场的惊涛骇浪里,至少知道自己的船有多大,底有多厚,而不是两眼一抹黑,全凭感觉和胆量在裸泳。
当然,说了这么多,最后还得加一句政治正确的废话:这玩意儿,本质上是认知和概率的变现。
别当成发财秘籍,当成付费DLC,给你的认知加个杠杆。
如果认知不到位,它就是加速你归零的核动力印钞机——只不过印的是欢乐豆。
投资有风险,瞎搞必翻车。
本文只负责扯淡,不负责让你发财。
你要是亏了钱,别来找我,我只会劝你多喝热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