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晋升路被堵?十一人抢三名额,游戏规则变了
就三个名额,十一个人抢,这怎么分?老班长把花名册往桌上一拍,叹了口气,屋子里闷得像口高压锅。一个当了五年下士的哥们,本来板上钉钉能转中士的,当场脸就白了。那表情我到现在都记得,不是不服,也不是愤怒,是那种突然被规则撂倒在地的懵圈。
这股风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刮的。以前吧,年限到了,表现过得去,大家论资排辈,你好我好。现在不一样了,队里的气氛都变了,以前是战友,现在抬头看,好家伙,个个都是竞争对手。留队这事,突然就从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变成了一条得玩命爬的独木桥。
其实根子不在连队里。我听机关的哥们儿私下说,后勤、行政这类岗位砍了快三成,资源全部往一线作战和技术岗上堆。说白了,部队要的是能玩转信息化设备、会修装备的技术兵,光靠吃苦耐劳、跑个五公里嗷嗷叫,在评分表上占不到多少便宜了。考核项目里,专业技能权重占一半,试题里加了一堆军队理论和信息化内容,很多人当场就傻眼了。
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部队。你看看外面的社会,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找个安稳工作比登天还难。不少人觉得,在部队里再待几年,总比出去跟那帮卷王挤得头破血流强。人心都是肉长的,这边待遇越来越好,家属随军、孩子上学、住房保障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那边退役安置也越来越香,像中卫那地方,直接给退役兵五个市级机关事业编,选岗全程直播,纪委盯着,一点猫腻都不给你留。
这么一来,原来该走的人不走了,编制像被锁死了一样,坑就那么几个,想进来的人却排起了长队。尤其是21年那次改革,退役能按月领钱,这一下就把很多人的后路给兜住了。以前这是军官才有的待遇,现在军士也能享受到,谁还会轻易脱下这身衣服?
结果就是,基层的晋升通道被堵得水泄不通。老一套凭资历、熬年头的方法彻底失灵了。现在队里最吃香的,是那种手里攥着好几个证,没事就抱着书啃,或者围着新装备转悠的技术咖。光有学历也不行了,以前直招或者定向培养进来的,靠个文凭还能有点优势,现在同类人才一抓一大把,最后还是得看谁的真本事硬。
连队里常听见有人抱怨,说这晋升跟抽奖似的,明明合格的一大堆,名额就给一两个。这话糙理不糙,竞争已经白热化了。战友之间也传着几句黑话:别指望岁月静好,赶紧考证去多盯着地方的选岗信息,错过了就真没了。嘴上开着玩笑,说名额像黄牛票,得看谁手快,但那股子焦虑,谁都感觉得到。
最后能怎么办呢?想留的,就把自己练成个技术大拿,让自己的名字在评分表上谁也拿不掉。想走的,就早点把档案材料、资格证书理清楚,别等到最后一刻才抓瞎。那天,那个脸色煞白的五年老下士,晚上一个人在操场上抽了半包烟,第二天就去打听地方的技能培训班了。
再苦也是事实,准备好总比抱怨有用,这话不花哨,却是行得通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