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训基地流出的画面里,二十岁的杨翰森被前开拓者内线教练斯普利特按进低位,一遍遍接受着严苛训练体现出顽强拼搏精神
这几天,是不是很多人跟我一样,打开手机就看到杨瀚森训练的那些视频了?说实话,我刚刷到的时候,手机差点没拿稳,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是吧,这又来一遍?
你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之前选秀各种消息都传得沸沸扬扬,结果最后大家都在等什么?等他继续在青岛打球。这回,又去美国特训了,还是在那个什么圣安东尼奥,视频里斯普利特教练那一招一式地教,看着是挺严苛。
这种训练视频我们又不是没看过。前几年,周琦去NBA之前,也发过类似的训练集锦,大家当时也是一片叫好,觉得“苦练出奇迹”嘛。结果呢,真正到了场上,对抗强度、战术体系一变,感觉又有点不一样了。这道理大家都懂,训练场上的汗水,和比赛场上的血战,是两回事。
就拿这次视频里强调的“低位进攻”来说吧。杨瀚森的脚步和手感确实不赖,这在CBA赛场上,他就是个BUG,场均能拿个15.0分10.8篮板3.9助攻,去年那份数据单,盖帽排第二,助攻排前十,这都是CBA官方统计的。可问题是,NBA的内线是什么级别的?光有技术,没有那份爆炸性的身体对抗,真能顶得住吗?
我不是在泼冷水,只是觉得我们是不是有点太容易被这种“励志”的表面功夫给带偏了。每次看到这种“某某天才球员刻苦训练”的通稿,我的眉头都会自动皱起来。这不就是把大家最想看的东西,拍出来给大家看吗?教练严厉,球员拼命,汗水淋漓,多符合我们的期待啊。
上次CBA最佳星锐奖那个事情,杨瀚森虽然拿了,但他那个防守效率,去年是排在CBA所有球员的第九十三位,这数据还是挺有意思的。你说他有天赋吗?肯定有。但要说达到那种能马上适应NBA的程度,可能大家还得再等等,别急着把所有的期望都压上去。
而且啊,这种“魔鬼训练”的宣传,本身就带着点贩卖焦虑的意思。好像不经历一番脱胎换骨,就配不上那个舞台。但篮球比赛,从来都不是光靠训练就能堆出来的,天赋、运气、团队、心理素质,哪样都不能少。
我看到视频里,那个教练斯普利特,人家以前也是NBA的优秀内线,马刺名宿。他来指导,肯定专业。但专业训练,和能打出来,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呢。中国男篮多少年了,我们培养了多少所谓的“内线希望”?易建联之后,能独当一面的,说实话,好像也就周琦了。
不是我悲观,而是这些年,我们看多了这种起起落落。从以前的王治郅、巴特尔,到后来的易建联、周琦,哪一个去美国训练不是拼了命?问题是,大环境在那摆着,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
我不是质疑杨瀚森不努力,相反,他这么年轻就能出国特训,本身就是一种证明。我只是在想,我们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是不是都太容易陷入一种“感动”的情绪里,然后就忘了背后那些更复杂的东西。他现在这个年纪,除了训练,需要提升的还有很多很多。
别老盯着训练视频里他盖帽、扣篮这些高光时刻,那些都是锦上添花。真正的硬仗,在比赛场上,是身体的碰撞,是战术的执行,是关键时刻的冷静。这些,不是几段训练视频能完全体现出来的。
这热搜看得我有点心累。你说我们该期待他成功吗?当然应该。但这种期待,能不能更理性一点,别再用“苦大仇深”的滤镜来看待每一个年轻球员了?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