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评选全球最差航母,辽宁舰竟居首位?背后原因与俄罗斯有关
在2018年,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出了一份挺轰动的榜单,把中国的辽宁舰评为“全球表现最差的现役航母”。
有人说辽宁舰技术不太行,行动也慢,还总拿俄罗斯那艘“库兹涅佐夫”号来说事儿。可真的是不是这样呢?
美媒的证据经不起推敲
美国方面批评辽宁舰,主要有两条理由:一是觉得它和俄罗斯那艘总出毛病的“库兹涅佐夫”号像是从一个胎里出来的,难免带点先天不足;二是觉得蒸汽轮机技术太落后,准备时间也太长。
先谈第一点吧,辽宁舰起初可是苏联没休完的“瓦良格”号,跟俄罗斯现役的“库兹涅佐夫”号算是同一档次。中国在2002年把那艘满是锈迹的空壳拖回来时,里面的设备基本上都拆得一干二净,动力系统也全没了。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工程师们给它换上了国产的全新动力系统,还有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设备,性能早就焕然一新了。
至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吧,2016年跑到叙利亚执行任务,结果一路上冒黑烟,把全世界的人都笑话了。它在舰载机起降的时候,还掉了两架飞机,一架苏-33因为着舰拦阻索断了,直接坠海了;另一架米格-29K由于发动机出问题,只能迫降,也算是挺失态的。
从2017年起,这两艘船就一直在大修,基本上几乎没怎么出过海。到了2025年7月,维修加上现代化改造的工程也宣告失败了。两艘船的状况简直判若两船,美媒偏偏硬要把它们放一起比较,这不是胡扯吗?
谈到动力问题,美媒说辽宁舰冷启动得用上48小时,听起来挺吓人。不过,这个数字只在大修完毕后的第一次启动时才会出现,平时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辽宁舰一靠港,锅炉一般都保持“暖机”状态,正常出港只需一两个小时,紧急状况下还能在一个小时左右就达到30节的速度。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正常出港也得花差不多4个小时,差别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美媒刻意没提的一点是,辽宁舰的蒸汽轮机系统经过中国的技术升级,可靠性比原版苏联的设计提升了不少。在改造过程中,中国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管道系统也重新设计,故障率大大降低。实际运行中,辽宁舰的动力系统表现得很稳定,没有出现那些美媒夸大的问题。
双重标准暴露偏见本质
更搞笑的是这个榜单的评判依据。美国自驾“福特”号核动力航母当时问题一堆,电磁弹射器经常出故障,主轴轴承也出毛病,花了130亿美元造价,结果问题还不少。
2018年的测试里,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平均出问题的次数才181次弹射,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4166次。不过,在那个榜单上,福特号就排在第七名,明显比辽宁舰“牛”多了!
榜单中还有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级,实际上人家是两栖攻击舰,不是真正的航母,主要负责运直升机和登陆兵。这些船的任务定位跟辽宁舰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但都没被列为“最差”的那一栏。
美媒在评说其他国家的航母时候挺宽松的,比如印度的维克拉玛蒂亚号,总出毛病,2017年还因为锅炉出问题,整整趴窝了几个月,但排名居然比辽宁舰还低。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2017年第一次出航时还漏水,F-35B战机问题一大堆,但也没被归为“最差”的那一类。
这明显的双标其实际意味就是,这个榜单一开始就没打算给出一个公平的技术评价,而更像是带着偏见的政治手段。美媒试图通过贬低辽宁舰来打击中国海军的形象,结果反倒暴露了自己心里的偏爱和偏见。
辽宁舰的历史使命无可替代
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辽宁舰,得看它的实际定位和带来的实际作用。辽宁舰一开始就是个训练舰,没打算当纯粹的战斗平台。它的任务主要是帮助中国航母从无到有,这个意义可比什么技术参数都重要。
这十多年里,辽宁舰培养了超过2000名专业船员和差不多百名舰载机飞行员。这帮人,算是中国航母发展的骨干,没有他们,后续的山东舰、福建舰都难以正常运行。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辽宁舰的作用实在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在实战化训练方面,辽宁舰表现得挺不错的。2013年,它带领差不多20艘军舰在南海搞了47天的大规模演练,这也是冷战结束以来,除了美国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一次海上兵力集中。2016年,它穿越第一岛链,跑到西太平洋进行训练,还完成了舰载机在复杂海况下的起降操作。
2018年4月,辽宁舰加入南海阅兵,48架歼-15战机一字排开飞过,场面真是震撼人心。到2021年,又带领编队在菲律宾海进行高强度的演习,远洋作战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检验。
如果说辽宁舰是“最差”的话,那那些连续好几年都不出港的航母又算什么呢?那些只能起降直升机的两栖攻击舰又算啥?美国媒体的标准本身就不太靠谱,根本站不住脚。
辽宁舰的技术积累也不容小觑。经过改造和实际应用,中国彻底掌握了航母的设计制造技巧,比如舰载机的起降、甲板调度和编队指挥之类的核心技术。这些经验直接促成了国产山东舰的问世,也为福建舰的技术提升奠定了基础。
中国航母发展势头强劲
更让人尴尬的是,近几年中国的航母技术发展得相当迅速。2019年,山东舰正式服役,作为纯国产的航母,舰体结构、电子设备等方面都比辽宁舰有了明显改观。山东舰的机库面积比辽宁舰大出15%,载机数量从24架提升到44架,甲板布局也更加合理,整体作战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2022年福建舰的下水,可说是真正的技术大跨越。它采用了平直甲板和电磁弹射系统,满载排水量达8万吨,能弹射重型战机和预警机,技术水平基本赶上美国最先进的“福特”级了。更重要的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全部靠自己研发,没有依赖任何外国的技术。到2024年5月,福建舰就开始海试,各项测试都挺顺利的。
从一堆废铁变成航母,从训练舰到作战舰,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中国用了不到15年,走完了美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现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三艘航母,正在搞第四艘核动力航母,预计到2030年代,会有五六艘航母组成战斗群,覆盖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关键海域。
到2025年6月,辽宁舰和山东舰还组建了双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开展训练,这是中国海军第一次进行双航母联合演习。如此规模的海上力量投送,除了美国海军之外,亚太地区基本找不到第二个能做到的。
结语
回头看看2018年的那个榜单,实际上更像是美国对中国海军飞速崛起的一种焦虑反应。它试图通过贬低辽宁舰来打击中国航母的发展步伐,结果反而刺激了中国加快脚步,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
航母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整体力量的表现,更代表着一国的综合国力。辽宁舰的出现,实际上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向现代化的重要节点,它的政治象征和战略意义远远超出了技术上的收益与损失。
曾经那份被吐槽为“最差航母”的榜单,现在看起来倒像是个笑话。中国的航母从辽宁舰起步,短短十几年便壮大成世界第二大航母舰队,这份成绩,无论怎么看都难以否认。#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