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无人机助阵,北约两国舰队介入,以色列被迫屈服,低头认错
有些事情的发生,就是这么突然,又好像是早就注定了的。加沙的悲剧,那片土地上流不尽的血和泪,终于,终于把整个世界都给点着了。这把火,烧得最旺的地方,你敢信吗?居然是以色列最铁的盟友,欧美。一场天翻地覆的认知地震,就在他们内部炸开了,连英国、德国这种老牌欧洲强国,都快压不住国内那股子冲天的怒火了。
一枚重磅炸弹,真的就是一枚炸弹,在美国炸响了。最新的民调,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支持巴勒斯坦的民众比例,居然爬到了35%,就那么一个百分点,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支持以色列的34%。你知道上一次发生这种事,是什么时候吗?1998年。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天平就这么,悄悄地,然后轰然一下,翻过来了。
民意这东西,听起来虚无缥缈,可一旦变天,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当道义不再一边倒,当选票开始动摇,西方政府那些政客们,也不得不收起过去那种毫不掩饰的偏袒。他们对以色列的态度,一天比一天硬。你看看意大利,那游行规模大的,再看看整个欧洲席卷的支持巴勒斯坦浪潮,这一切都在说,以色列正在滑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孤岛。但真正让特拉维夫懵掉的,是北约,是他们的盟友,竟然直接动了手。
九月的东地中海,真的见证了历史。一支舰队,名字叫“全球坚韧船队”,浩浩荡荡地从西班牙巴塞罗那出发,目标是那个被封锁了整整七年的加沙。这规模,太吓人了,44个国家和地区,50多艘船,上面装满了医疗物资、食品,还有重建用的设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说,这是“照亮战争阴霾的希望之舟”。
可希望,总是要被现实狙击的。船队开到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深夜,海面上一片死寂。然后,以色列的无人机,十五架,就像一群从地狱里钻出来的鬼魅,从云层里猛地扎了下来。震荡弹,干扰装置,一瞬间,好几艘船的通信和导航全瘫了。
就在这时候,谁都想不到的两股力量,插了进来。
意大利海军的“法桑号”护卫舰,像一支离弦的箭,飞速冲了过来。舰上的“紫菀”防空系统,几秒钟就锁定了目标,砰!砰!砰!三架以色列无人机,在空中炸成了三团火球。紧接着,西班牙海军的“门德斯·努涅斯”号驱逐舰也到了,它没开火,而是撑开了一道强大的电子干扰屏障。那就像一道看不见的盾牌,把整个船队严严实实地护在了中间。
这是北约国家,第一次,在巴以冲突里,用军事行动直接拦住了以色列。月光下,那两艘军舰的舷号清清楚楚,就像两座钢铁长城,硬生生地,横在了以色列的拦截部队面前。
海面上是硬扛,天上,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土耳其空军。三架“旗手”TB-2无人机,从乔鲁基地起飞,在船队上空,一圈一圈地盘旋,整整二十七个小时,没停过。
这些翼展十二米的“空中哨兵”,带着最先进的雷达和摄像头,把以色列海军的每一个动作都看得一清二楚。当以色列的“萨尔-6”型护卫舰想靠近船队时,一架TB-2做出了一个极度挑衅的动作。它突然从高空俯冲,高度一直降,降到离海面只有五十米,那感觉,几乎就是贴着浪花在飞。这种压迫感,就像把刺刀顶在了你喉咙上。最终,以色列的军舰怂了,选择了后退,始终和船队保持着距离。
这场海上的惊心动魄,说真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背后,是整个西方社会对巴以问题,那种颠覆性的态度转变。
在欧洲,人们的愤怒早就不是喊喊口号了。罗马,十万人的大游行,抗议的人举着“停止屠杀儿童”的标语,把以色列大使馆围得水泄不通。柏林,人们用无数粉色的气球,在广场上拼出“加沙需要生存权”的巨大字样。这种压力,从下到上,很快就逼得各国政府不得不表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直接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骂以色列“违反国际法”。意大利外长更是罕见地召见以色列大使,话说的非常重,要求立刻解除对加沙的封锁。
还有更戏剧性的。六月九号,那个全球闻名的“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你没听错,就是她,亲自上了一艘叫“马德琳”号的救援船,就是要去冲破封锁线。结果呢,在国际水域,以色列军队强行登船了。士兵往船上喷刺激性气体,还用希伯来语广播制造噪音。
但通贝里这女孩,是真硬气。她临危不惧,全程在社交媒体上直播,手里就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们不是恐怖分子”。这段视频,你知道在TikTok上播放了多少次吗?两亿次。简直疯了。全球的舆论,就这么被彻底点爆了。
以色列国防军这下真的陷入了两难。他们引以为傲的“铁穹”系统,是能拦火箭弹,可对付TB-2这种飞得又低又慢的无人机,效果并不好。更要命的是,向北约成员国的军舰开火?那不就是政治自杀吗?等于跟整个西方世界撕破脸。内塔尼亚胡政府,他不敢冒这个险。
九月二十五号,以色列外交部只能出来说,愿意“协调船队在阿什凯隆港卸货”。这听起来像个让步,对吧?可船队组织者直接拒绝了,他们的回答掷地有声:“加沙人民需要的是自由通行,而不是嗟来之食的施舍。”
这种被动,说白了,就是以色列长期战略误判的结果。他们太习惯在美国的保护伞下为所欲为了,太习惯西方舆论永远站在自己这边了,完全没注意到,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正在悄悄地变化。等到德国宣布暂停对以军售,法国召回驻以大使的时候,特拉维夫的政客们才猛地醒过来,原来光靠F-35和梅卡瓦坦克,是压不住全世界对人道主义的呼声的。就连美国那个所谓的“20点和平计划”,以色列接受了,结果阿拉伯世界集体抵制。沙特、约旦这些国家说得很明白,谈判可以,前提是“以军全面撤军”。这跟以色列坚持要保留“安全缓冲区”的想法,根本就是死结。
全世界的镜头都对着地中海上的军舰对峙时,加沙呢,加沙的人间惨剧,还在无声无息地加剧。联合国的报告,看得人心惊肉跳:五十万加沙人,正面临饥荒。营养不良的儿童数量,比去年多了六倍。
加沙城里只剩下十四家医院,每一家都挤爆了。阿克萨烈士医院的走廊里,全是躺在临时帐篷里的伤员,他们都在等血浆,可血浆,早就用完了。更让人心碎的是,自从以色列关了齐基姆过境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连续十七天,没能把一粒米运进加沙。当地人,只能靠每天半块面包,就半块,来吊着命。
这些血淋淋的现实,正在重塑整个世界。九月二十九号,沙特、土耳其等八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措辞空前强硬,不光要求以色列解封,还提出了要建立“巴勒斯坦临时过渡政府”。阿拉伯联盟更是史无前例地开了紧急峰会,决定对以色列搞经济制裁。国际刑事法院那边,也加大了对以色列战争罪的调查。
从地中海上的炮口,到全球汹涌的民意,一个信号已经再清晰不过了:以色列过去那种可以无视国际法,靠着拳头想干嘛就干嘛的时代,可能,真的要结束了。这一次,面对着盟友的军舰,面对着全世界的怒火,以色列,恐怕不得不开始学着,低下那颗曾经无比高傲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