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时毛主席为何 “突袭” 龙云?答案藏在《孙子兵法》里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三个月后,曾主政云南多年的龙云,终于从香港转机抵达广州,他昔日的老熟人叶剑英亲自前来迎接,龙云一下飞机便显得极为兴奋,他拉住叶剑英的手说道:“沧白兄!多年未见,你还是这么精神抖擞。”
叶剑英发出爽朗的笑声,他也拉着龙云说道:好多年都没听到有人喊我沧白了,真没想到你还记得我的表字。当年在广西分别后,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竟然快二十年了。毛主席说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龙司令一直都保持着当年的英雄气概。卢汉将军在云南通电起义,这里面龙云司令的功劳非常大 !
龙云被蒋介石夺权后,好不容易在昔日部下帮助下逃往香港,这位曾经的“云南王”失去了所有,云南暂时由龙云表弟卢汉主政,龙云多次通电反对内战,还长期与卢汉保持联系,卢汉能在云南起义,促使云南和平解放,这与龙云多次劝说有很大关联。
两人寒暄后,龙云迫不及待地问叶剑英:沧白兄,我什么时候能够见到毛主席,这么多年来毛主席的名声在华夏大地响亮传播,可我到现在还没有见过他本人呢!
叶剑英大声笑了起来,他赶忙解释说,毛主席前些天就一直念叨着要见你,毛主席担心你旅途疲惫,所以让你先在广州歇息几天,之后再邀请你前往北京 。
五天后龙云到达北京,当天下午毛主席就会见了龙云,龙云见到毛主席后情绪极为激动,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毛主席!我对人民有愧疚,当年我曾带领军队与红军作战,这是我一生中最错误的事!”
毛主席向来宽宏大量,他微笑着说道:爱国从来不存在先后之分,过去发生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你瞧,我们虽然路径不同但最终结果相同,不还是都行驶到同一条道路上来了吗?
龙云听到这话后颇为动容,紧接着毛主席与龙云展开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他们所谈论的话题极为丰富,涵盖了对过往之事的回忆,对当下形势的剖析,以及云南未来该如何发展等诸多问题。在谈及一些往事之际,龙云忽然发问毛主席,有一个问题我这15年来一直没有找到答案。当年您率领红军四渡赤水,在最后关头为何突然进攻我的老巢?当时蒋介石明明在贵阳坐镇,您为何不直接攻打贵阳呢?
毛主席听闻这个问题,不禁哈哈大笑,龙云的话语把毛主席的回忆拽回到1935年那个充满惊险的时刻,毛主席面带笑容说道你应当多读一下《孙子兵法》,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无非是兵法里避实击虚、围魏救赵这样的战略 。
龙云接着讲道:“主席!”,“我把《孙子兵法》读了至少五遍”,“可还是没能领会你当时的战术思路”,“我觉得还是得请你给予指导啊!”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所指挥的众多战役里颇为经典的一场战役,它也是毛主席视作自己平生得意的作品。毛主席的老友,美国记者斯诺于1971年接受毛主席的邀约前来中国访问,那时斯诺向毛主席发问:毛主席!我从延安时期就开始与你共事,我想问问你,你平常碰到的最惊心动魄的时刻是怎样的?你对所指挥的哪一场战役最为认可?
毛主席当时稍微思考了一下后回答说,他平生经历过的最危险的时刻是四渡赤水的时候,要是当时走错一步棋,红军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他平生指挥的最得意的战役同样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一场将红军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战役,是一场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经典战役,后来美国西点军校对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进行了详细的复盘,当时担任美国西点军校校长的人惊叹道:实在是难以想象,恐怕我永远都搞不懂,毛泽东为何能完成这一壮举 !
紧接着毛主席向龙云详细介绍四渡赤水的具体经过,以及当时自身的战略思想,随后龙云顿时明白过来,龙云不断念叨着:“太神了!简直太神了!”
我会详细介绍毛主席所指挥的四渡赤水的整个过程,期望各位读者能够喜爱 。
红军一渡赤水,毛主席:先调动敌人,解决眼前困境再说
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成为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领导人,那时,周恩来坚信,红军面临敌人包围,只有毛主席能带领红军走出困境,彭德怀也坚信这点,朱德同样坚信这点 。
国民党反动派集结了薛岳兵团,还集结了川军、黔军以及龙云的滇军主力,他们从云贵川三省的多个方向朝着遵义包围过来 ,薛岳经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看法 :“红军肯定会选择北上,去和红四方面军会合 ,只要把红军北上的通道堵住 ,就能够慢慢缩小包围圈 ,最终达成作战任务 。”
中央红军经历了湘江血战,还在沿途进行作战,此时总兵力仅有两万多人。毛主席冷静分析当下形势,认为中央红军必须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而要达成这一点,就必须完全摆脱敌人的包围,彻底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但是当下所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敌人的总兵力已然超过了40万,这一数量几乎是我军的20倍,在这般兵力悬殊的状况下要怎样去打破敌人的包围呢,我们先来瞧瞧敌人的具体部署。
薛岳身为此战总指挥,他令麾下吴奇伟和周浑元的8个师进驻贵阳、修文等地区,他让部队分兵渡过乌江,在后面追击红军主力,他还让王家烈率领黔军一个师从乌江侧翼夹击红军主力,如此一来,敌人在南边封锁我军,并以追击战方式一路紧逼。
在东面,刘湘带领川军的四个师,于乌江东岸进行布防,还分兵在半路,对红军前进道路加以堵截,以此完成在东边的封锁。
在西南方向,龙云的6个旅进驻到了毕节地区,这6个旅是在其麾下猛将孙渡的率领下行动的,他们沿途封锁了主要通道,借此封锁了西南方向。
北面是国民党第21军,该部队由敌军将领潘文华率领,是蒋介石的嫡系,战斗力极为强悍,潘文华率领一个军并加上部分川军,全面封锁住长江,以此防止红军北上渡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并且敌人主力还封锁长江沿岸重要渡口,在赤水、叙永等地布置大批兵力 。
从敌人的部署能够看出,我军被围困了,所处位置在乌江以东,在云贵川三省的交界处,且是狭小的地区 。
毛主席依据敌人的部署快速做出判断,薛岳此举意在把我军逼进川南地区,随后凭借优势兵力与我军展开决战,并且当时敌军已然占据遵义,我军的后路也被敌人封锁 。
毛主席立刻做出决定,要先调动距离最近的敌人主力,以此解决当下的危机,于是毛主席下达命令,让红军分成三路,准备在距离遵义不远的土城会合,接着渡过赤水,穿插到宜宾与泸州之间的空隙处,寻觅北渡长江的机遇。
但是当时川军一直紧紧跟随,在赤水边的土城安排重兵把守,毛主席觉得一定要先消灭土城的守敌,如此川军才会有所顾虑,我军才能稳固住阵脚 。
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战拉开帷幕,然而因情报出现差错,我军误以为土城的守军有6000人,可实际上土城的守敌多达一万人,在这种情形下土城之战演变成我军与敌人的消耗战,毛主席立刻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并改变当前战略 。
土城之战让毛主席得到了诸多启示,他觉得要以弱胜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我军行动要以突然进攻作为主要方式,从而使敌人没有防备,我军的行踪要让敌人难以捉摸,让敌人没办法估计我军的行军路线,要么不打,一旦决定开战,全军就得保持行动的敏捷性,速战速决才可避免被敌人包围。
毛主席确定了新的战略,为彻底调动敌人,毛主席开始指挥一渡赤水,我军主力依旧分为三路,留下一支小部队佯装攻打土城,大部队从西边趁着夜色渡过赤水,敌人以为我军还要继续攻打土城,却没想到毛主席已经率部渡过赤水。
渡过赤水后,毛主席下达命令,让全军分成左右两个纵队。左纵队与中央指挥部一同进驻扎西地区。右纵队朝着川南的叙永方向出发。至此,一渡赤水宣告完成。
一渡赤水是依据当时形势做出的精准判断,旨在先化解当下困境,先探寻有无北渡长江的机会,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依据敌人变化而采取的临时策略 。
红军二渡赤水,毛主席下令杀个回马枪,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红军主力一渡赤水之后,暂时摆脱了尾随的川军,解决了当前面临的困境,毛主席当时打算寻觅北渡长江的战机。这时,敌人察觉到了红军的行踪,对此最为紧张的当属四川军阀刘湘,由于红军所处位置离刘湘的四川腹地很近,刘湘担心红军突然进攻他的地盘,于是马上采取了“北守南攻”的策略。
于是刘湘马上调集大量兵力,随后也跟着渡过了赤水,他一边分派兵力向北,去阻止红军北上渡过长江,一边集结起优势兵力,准备朝着叙永和扎西方向发起进攻,妄图趁红军立足未稳之时打击他们 。
毛主席洞察到形势出现了变化,这时已经寻觅不到北渡长江的机会,毛主席果断做出决定,我军暂且放弃北渡长江,而是把作战目标对准王家烈率领的黔军。
当时王家烈的黔军进驻到了娄山关,还进驻到了遵义等地,在红军四周的众多强敌里,王家烈的部队战斗力是最弱的,因我军暂时没办法北渡长江,毛主席便决定再次渡过赤水,杀个回马枪,敌人肯定想不到我们还会回去。
毛主席下达命令,要放弃扎西和叙永地区,全军回师遵义,红军主力由此集合在一起,从容地第二次渡过赤水,回到原本出发的地方 。
毛主席喊来彭德怀,很认真地对他说道:彭总啊,现在我要让你的红三军团担任主力,快速进攻娄山关,快速进攻遵义,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攻克遵义,要是等敌人反应过来,我们又无法攻克遵义,就会陷入敌人的包围,红军的生死存亡全寄托在你的身上了。
彭德怀当然清楚毛主席这番话的重要程度,他没有丝毫迟疑,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勇敢地承担起重大责任,带领红三军团的所有主力去攻打娄山关。
娄山关是遵义的门户,要攻克遵义,就得先拿下娄山关。攻打娄山关着实困难,敌人防御工事修筑得坚固,我军血战湘江后失去了所有重型武器,所以这场仗打得艰辛。
彭德怀察觉到战局处于胶着状态,他迅速改变战术,其一,不再保留预备兵力,下达命令让全军投入战斗;其二,将正面进攻改为佯攻敌人,把主力部队迂回到两侧,发起猛烈攻击。
一番激战之后成功拿下娄山关,我军继续向遵义发起进攻,因为我军已经占据娄山关,所以攻打遵义本身没有难度。
但是特殊情况出现了,我军拿下遵义外的老鸦山阵地,之后,敌人吴奇伟率领的两个师突然赶来支援,向我军位于老鸦山的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这个情况极其危险,毛主席马上作出判断,敌人的援军已然抵达,如此一来遵义城内王家烈的部队定会借此机会展开反攻,致使我军面临前后受敌的局面。毛主席即刻向前线的彭德怀和陈赓下达命令:不让吴奇伟越过老鸦山即可,吴奇伟的援军并非重点。主力应迂回到遵义两侧,提前设立包围圈。等待王家烈的主力发起反击,一举歼灭王家烈。歼灭王家烈后,便不用再与吴奇伟的援军纠缠,直接挺进遵义城 。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毛主席再度制定了最为正确的战术,形势的发展与毛主席所预料的完全相同,王家烈瞧见吴奇伟的援军抵达,马上命令全军从遵义城内向外出击,结果最终落入我军的包围圈,我军歼灭王家烈的主力后,全军顺利进入遵义,吴奇伟这边看到遵义城已被攻破,只好放弃救援。
我军进行二渡赤水,杀了个回马枪,最终歼灭黔军两个师,成功俘虏5000多人,缴获了大批物资,全军也拥有了重武器。
红军三渡赤水,调动敌人主力至川南,实现战略意图
红军二渡赤水取得了一场出其不意的大胜仗,蒋介石再也无法安稳,他决定亲自前往重庆进行坐镇指挥,之后又飞往贵阳亲自监督军队。蒋介石还下达了一道军令,内容为“云贵川各路军队,没有我的手令均不能私自调动”,其意图是蒋介石要亲自掌控全局指挥。
蒋介石抵达贵阳后,马上重新安排作战计划,他依据红军的行军路线,判断红军打算顺着乌江东进,与贺龙军团会合。
当时红军主力存在两个选择,其一为北渡长江进而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其二是向东挺进从而与贺龙军团会合。毛主席并未完全确定具体的选择,而是相机行事,哪个路线能够成功便选择哪个路线。
蒋介石再次集结20多万人马,在乌江东岸进行布防,还命令周浑元、吴奇伟、何健等主力部队持续向遵义合拢包围圈。
敌人的大批军队又一次奔袭过来,毛主席了解到战场局势出现了新的变动,还知晓蒋介石本人已到达贵阳亲自指挥作战。
红军刚取得一场大胜仗,不过部队存在一定损耗,那时仍没实力与敌人主力直接对抗。毛主席把目标对准阵型突出的周浑元部队,然而就在我军打算歼灭周浑元所部时,周浑元那边停止前进,选择原地驻守,于是毛主席又下令取消作战计划。
敌人的包围圈正变得越来越小,乌江东面已被敌人封锁,在这关键的时刻,毛主席再度做出渡过赤水的决定,为掩护主力顺利渡过赤水,毛主席安排一支小部队,突然朝着东边周浑元的先头部队发起进攻,制造出要强攻周浑元所率部队的假象。
红军主力在西边已集合完毕,于当天下午全部渡过赤水,三渡赤水意义重大,我军再次进入川南地区,将主力部署在叙永附近的森林里,敌人无法知晓我们的行踪。
另外,毛主席为迷惑敌人,让红一军团的一个加强团快速向北进军,故意暴露行踪,此时蒋介石派出的侦察机果然发现了我军这一个加强团的行军路线,蒋介石立刻做出判断,红军又回到了川南,他们主力这是要北上渡过长江 !
蒋介石下达命令,要求乌江东岸的部队全都北上,持续强化长江北岸的封锁线,还让龙云的滇军从毕节出发,与刘湘的川军主力一同合围红军主力。
这一次,敌人主力又一次被我军牵着走,蒋介石打算孤注一掷,他要把大部分主力调集到川南,还要封锁赤水沿岸渡口,准备在川南和我军进行决战。
三渡赤水,基本上把敌人主力调动了,敌人主力被调动到了长江下游以北地区,还被调动到了川南地区,达成了毛主席的战略意图。
红军进行了四渡赤水这一行动,这吓坏了蒋介石和龙云,红军借此再次调动了敌人的主力,之后顺势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
红军三渡赤水后,尚未站稳脚跟,敌人合围的主力便再次袭来,这一回敌人认为红军肯定会北上渡江,然而毛主席却发布了一条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命令,全军再次渡过赤水,径直朝着贵阳而去。
三渡赤水仅仅过了两天,红军主力再次进行集结,第四次渡过赤水,毛主席的这一策略谁都未曾料到,薛岳等人还在忙着在川南地区布置包围圈,国民党各路主力也都在朝着川南行进的途中,然而毛主席已经带领主力第四次渡过赤水,成功将敌人甩开 。
但是当时长江上游仍处于敌人封锁之下,想要北上渡江存在较大困难,毛主席决定让部队全力向贵阳挺进,原因很简单,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坐镇,并且蒋介石已将主力全部调往川南,导致贵阳此时兵力空虚 。
毛主席此计堪称巧妙,成功出奇制胜,红军全体迅速朝着贵阳进发,待敌人察觉我军行踪之际,彭德怀所率红三兵团的先头部队已抵达距贵阳不足30公里之处。
蒋介石顿时慌了,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红军居然朝着贵阳赶来,蒋介石明白让川南的主力回师救援已然来不及了,他唯有致电向距离最近的龙云求救。
此时,龙云的滇军主力中的绝大多数被派到了金沙江附近,负责封锁长江上游,然而,龙云依旧让孙渡率领昆明附近的一个旅,迅速前往救援贵阳 。
蒋介石为此颇为感动,他当面承诺会给孙渡加官进爵,就在蒋介石认为自己稳操胜券之时,毛主席马上命令全军放弃攻打贵阳,转而直接攻打龙云的老巢昆明。
毛主席此次改变战术,再次让所有人意想不到,龙云的滇军主力有一大部分在金沙江附近,唯一驻守昆明的一个旅还被派出去支援贵阳了,这时昆明才是最为空虚的地方。
这一下龙云慌了,他更没想到毛主席的主力会直冲着他来,孙渡的部队刚到贵阳,这时让他回援昆明已来不及,龙云不敢有丝毫迟疑,他马上命令驻守金沙江的主力回师救援昆明。
滇军在金沙江附近,接到了龙云的命令,不敢有任何延误,全军立刻开拔,直奔昆明而去。
我军四渡赤水,持续了三个月时间,不断调动敌人各路主力,期间还打了两个大型歼灭战,此时真正的战机终于出现了。
滇军主力被从金沙江调离,长江上游出现了空档,毛主席马上又下达命令放弃进攻昆明,全军向北进发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从此,四渡赤水全部结束,我军顺利渡过金沙江,实现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目标。
蒋介石这边严阵以待,龙云这边也严阵以待,突然就收到了红军主力已渡过金沙江的消息,蒋介石气得差点晕倒,龙云却不明其中奥妙,心里一直留着一个疑问,为何毛主席会突然下令进攻昆明 。
直到1950年龙云和毛主席进行这次谈话,他才弄明白当初毛主席下令突袭昆明的缘由,还弄明白毛主席四渡赤水的整个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战略思想。
龙云在晚年时,常常回忆起与毛主席的这次谈话,他对毛主席的军事智慧称赞不已,不停地夸赞 。
更为有意思的事情是,毛主席当初和龙云开玩笑说道:“你要去多读读《孙子兵法》!”龙云后来将《孙子兵法》一直放在自己的枕边。
毛主席非常喜爱阅读这本书,他对古人的军事智慧进行了深入研究,透彻掌握,还把这些兵法与现代战争相结合,又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在关键时刻总能扭转局势,力挽狂澜。
所以毛主席有很多军事思想,这些思想能在《孙子兵法》中找到答案,这也能够证明毛主席无比高明。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