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是美国的战略失误吗?
冷战,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公平竞赛。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中,从硬实力对比看,美国及西方阵营始终占据绝对优势。整个冷战期间,美国经济总量长期是苏联的3倍以上,西德、日本、英国等西方阵营国家,也把波兰、匈牙利、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但美国与苏联在这场竞赛中有着本质区别。苏联在冷战中有明确目标,就是通过自身发展证明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并推广到全世界;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却目标模糊,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内部没有苏联那样的绝对核心,各国政体多样,诉求各异。
对美国来说,与苏联对抗并非必然。罗斯福时代,苏联是美国学习的榜样和亲密盟友;杜鲁门执政初期,也没有与苏联直接对抗的理由。美国卷入冷战,实则是掉进了英国设下的"霸权骗局"。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一开头就大肆吹捧"美国此刻正高居于世界权力的顶峰"。他这番毫不掩饰的夸赞,成功让美国人觉得自己有能力、有义务带领西方世界对抗苏联威胁,还暗示英国会让出霸权,在美国领导下共同抗苏。
丘吉尔的这一算计,源于大英帝国战后无可挽回的解体危机。英国最核心的战略目标是防止欧洲大陆出现绝对优势强权。可赢得二战的苏联崛起了,衰落的英国无力阻挡这个"红色帝国"影响欧洲大陆,于是"向美低头、驱虎吞狼"成了无奈之举。这一招果然奏效,面对近在咫尺的霸权,杜鲁门和马歇尔没能拒绝英国的"邀请",美国就此放弃坚持百年的孤立主义,以"带头大哥"身份开启与苏联的对抗。
当时的美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积累,底蕴深厚得令人咋舌:1946年,美国生产总值占全球一半以上,还独占全世界3/4的黄金储备。如此巨大的优势,让美国在冷战中一开始就占据先机,而苏联的体制特点,也让它足以成为西方世界的强劲对手。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犯下了比卷入冷战更大的错,就是放任苏联解体。虽说美国介入冷战是受英国蛊惑,但冷战期间,苏联的存在对美国其实好处多多。作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苏联"强而不足够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让红色阵营对亚欧大陆构成威胁,这使得那些不愿接受苏联意识形态的国家对美国产生了强烈依赖。
在这种格局下,美国一边保持对苏优势,一边逐步强化对西方世界的控制:为应对苏联,美国接手大量原属英、法、荷、西等国的海军基地,十几年间就掌控了世界海域;美元也趁机取代英镑、法郎,成为西方世界最核心的通用货币。可以说,正是苏联的威胁,让美国的"小弟们"心甘情愿地依附,美国得以在半个世界建立起真正的霸权。而且苏联对军事工业的持续投入,让外界更加坚信"只有美国能对抗苏联",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核心地位。
但世事难料,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颠覆性改革让苏联在短短5年内就土崩瓦解。更离谱的是,戈尔巴乔夫对西方国家几乎是有求必应,不仅在内部拆解苏联,还不惜牺牲苏联及后续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去讨好西方。在他默许之下,东西德迅速完成统一,美国人起初还把这当成"西方的胜利",却没料到统一后的德国日后会成为控制欧洲的新阻力。
在苏联解体的漫长过程中,美国人始终没能看清一个关键事实:苏联并非美国霸权的威胁,恰恰相反,它才是美国霸权得以稳固的"压舱石"。那时,美国总统老布什面对戈尔巴乔夫一系列自毁式的举动,不仅毫无阻拦,反而乐见其成。甚至在苏联即将解体前,还发动了海湾战争,以一场摧枯拉朽般的胜利,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庞大帝国,来了一记最后的羞辱。
当苏联那面标志性的红旗缓缓落下,俄罗斯全面倒向西方,美国迫不及待地宣称"赢得了冷战",仿佛就此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全面霸权。可他们不知道,苏联解体,恰恰是美国走向衰落的开端。
苏联解体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欧亚大陆在短期内再也没有能称霸整片大陆的强大势力了。对于美国而言,这本该是一个"功成身退"的绝佳时机。要是在苏联解体的同时解散北约,让欧洲国家自己去应对已经倒向西方的俄罗斯,虽说美国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在西方内部的霸权,但却能大大减轻经济负担,还能继续维持其"民主灯塔"的虚假形象。
但美国对霸权的贪恋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它并没有做出正确选择,而是一门心思地试图"创造敌人",以此来强化对盟国的控制。1999年,北约开启首轮东扩,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总共进行了五轮东扩,把边界直接推进到了俄罗斯边境。可俄罗斯既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成为"21世纪的苏联"。于是,美国又把目光转向中东,试图在那里"制造敌人"。
苏联解体后,美军先是介入刚刚撤军的阿富汗,接着又两次攻打伊拉克,最后深陷无尽的反恐战争泥潭。这些军事行动严重损耗了美国的国力,然而,美国的统治阶级却借此"霸权变现",赚得盆满钵满。就拿军费来说,苏联解体后不仅没降,反而大幅增加。1991年美国军费是2802亿美元,到2005年就突破了500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这巨额军费的背后,是美国统治阶级将国家实力转化为私人资产的贪婪本性。
随着国力的不断透支,美国社会的撕裂也越来越严重。苏联解体后,美国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从1990年到2020年,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0.39一路涨到0.44,资产差距的增长幅度更是惊人。苏联的消失,让美国资产阶级撕下了伪装,资本主义残酷的一面再次暴露无遗。而且资产阶级那种"世界公民"的特性,也让普通美国人开始反思"美国到底是谁的美国"。
对美国资产阶级来讲,全球霸权就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利益收割。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美元霸权,成了他们最得力的收割工具。在苏联解体之前,美国国债总额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联邦政府也很少出现财政赤字。但从1992年克林顿上台后,国债开始快速增长。冷战结束这30年来,美国国债从不足4万亿美元,一路飙升到28万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国债,严重透支了美元一个世纪积累下来的价值和信誉。但对于没有对手制衡的美国统治阶级而言,"把国家资产变成私人财产"才是他们的核心目标。
最终,冷战后追求霸权所带来的沉重代价,都落到了美国中产阶级身上。当他们渐渐意识到"霸权就像一把收割自己的镰刀"时,来自铁锈带的工人们在2017年把特朗普推上了总统宝座,满心期待他能让美国重现冷战时期的"美好时光"。这也就不难理解,特朗普上台后为什么要掀起对华贸易战,试图把中国塑造成为"新苏联",想要复制冷战时期所谓的"成功"模式。
然而,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可不是美国想象中的"顽固不化的红色帝国",而且如今的美国资产阶级,也早已不愿意再把利益分给那些曾经支持他们打赢冷战的普通民众了。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