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贝特拉—卡塞林之战:隆美尔的遗憾与盟军的惊险
1943年2月,北非战场的局势对德军极为不利。盟军在突尼斯的防线逐渐稳固,德军的补给线被严重切断,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德军名将隆美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集中德军的摩托化兵力,直插盟军的侧翼,切断其补给线,迫使盟军撤回阿尔及利亚,从而为德军赢得战略主动权。
隆美尔的计划充满了冒险与创新。他深知,只有通过一次出其不意的攻击,才能打破盟军的防线,扭转战局。然而,这个计划却遭到了德军内部的强烈反对。第五装甲军团司令阿尼姆上将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他认为保留第十装甲师在其辖区内更为重要。阿尼姆的反对并非没有道理,但他显然低估了隆美尔的作战意图和盟军的反应能力。
尽管面临内部的阻力,隆美尔还是将他的计划上报给了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和南欧总司令部。他坚信,只要能够获得高层的支持,这个计划就有可能成功。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站在他这一边。意大利最高统帅部虽然最终批准了隆美尔的计划,但却对其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命令德军不向泰贝萨进攻,而是改为向正北方向的塔莱和卡夫进攻。这一修正彻底改变了隆美尔的作战意图,使原本计划的侧翼攻击变成了正面强攻,大大增加了作战的难度和风险。
尽管作战计划被修改,隆美尔还是迅速行动起来。他命令非洲军战斗群向卡塞林隘道进发,第二十一装甲师进攻斯比巴,第十装甲师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待命。此时,盟军已经察觉到了德军的动向,开始将兵力调往西南方向增援。然而,德军的进攻速度之快,还是让盟军措手不及。
2月19日,德军非洲军战斗群在卡塞林隘道附近展开了部署。第三侦察营率先发起冲击,但却被美军击败。随后,梅登装甲步兵团也加入了战斗,虽然一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终还是因为战术失误而失败。梅登的部队习惯于沙漠作战,面对卡塞林隘道两侧高达5000英尺的山地,他们显得无所适从。美军则凭借地形优势,居高临下进行固守,德军的攻击屡屡受挫。
与此同时,第二十一装甲师在斯比巴的进攻也遭遇了困境。由于连续的大雨,道路状况极为恶劣,德军误入了敌人的雷区,陷入了英国第一近卫旅的坚固防线。尽管德军奋力攻击,但始终无法突破敌人的防线。恶劣的天气虽然给德军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也使盟军的空军无法发挥作用,否则德军在谷地中的部队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决定将攻击的重点放在卡塞林地区,并调集第十装甲师的兵力参战。2月20日,第十装甲师在布罗赫将军的指挥下,向卡塞林隘道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然而,由于阿尼姆的自私,第十装甲师只有一半的兵力参与了战斗,另一半被阿尼姆截留。尽管如此,德军的攻击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激烈的肉搏战中,德军的多管火箭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终在17点左右,卡塞林隘道被德军占领。美军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但最终还是不敌德军的老兵,被迫撤退。
然而,德军的胜利并没有持续太久。2月21日,德军继续向北进攻,但在塔莱地区再次遭遇了盟军的顽强抵抗。尽管德军在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盟军的增援部队不断到达,德军的进攻逐渐陷入了僵局。隆美尔意识到,继续进攻已经没有太大的希望,于是决定逐步停止攻击,将部队撤回卡塞林隘道。
2月23日,德军的最后一批部队撤回了卡塞林隘道的后面。此时,天气已经转好,美军的空军开始对德军进行猛烈的攻击。在富里亚奈和卡塞林地区,美军的飞机像斧劈一样,对德军进行了不间断的轰炸和扫射。侦察机还引导炮兵对德军的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在15分钟内,卡塞林上空就出现了104架敌机。这种空中打击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充分显示了盟军空中力量的强大。
斯贝特拉—卡塞林之战最终以德军的撤退而告终。这场战役的开端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德军的装甲部队在卡塞林隘道将美军打得溃不成军。然而,由于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错误指挥、美军在卡塞林隘道的顽强抵抗以及第五军团的迟误,德军未能将胜利的果实扩大,最终只能无奈地撤退。
隆美尔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和冒险精神。他的作战计划虽然大胆,但在实战中却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阿尼姆的自私和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短视,使德军失去了一个可能改变战局的机会。尽管如此,隆美尔的军事才能还是得到了盟军的尊重。亚历山大将军曾认为隆美尔会选择向北进攻,因为这样比较容易,但他没有料到隆美尔的真正意图是向西北切断盟军的交通线。隆美尔的计划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但他的军事思想和作战风格却给盟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盟军来说,斯贝特拉—卡塞林之战是一次惊险的胜利。美军在战役初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但在战斗中逐渐恢复了战斗力,成功阻止了德军的进攻。这场战役使美军认识到自身在战术和装备上的优势,也暴露了他们在作战经验上的不足。美军的装备精良、数量充足,战术指挥体系灵活,这些都为他们在后续的战斗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