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人”两度精准减持赚60亿,东方财富17年造富4万倍
34亿现金7天落袋。
83.75%的股票清仓式抛售。
当普通股民还在研究K线图时,77岁的沈友根账户里悄无声息地多出了34.4亿元。
这位东方财富实控人沈军的父亲,仅仅用了7天时间。
他持有的东方财富股票,从1.2%直接降到0.19%,几乎全卖光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神操作”。
2020年那波牛市顶峰,沈友根就曾在26.95元的高位,精准减持了1.07亿股。
那次他套现28.83亿元。
五年后,他再次出手。
这一次,他通过一种叫“询价转让”的方式,把手里的15880万股股票卖了出去。
消息一放出来,27家投资机构闻风而动。
最终,17家实力雄厚的机构成功接盘。
名单里包括易方达基金这样的国内巨头,甚至还有中东土豪阿布扎比投资局。
这种卖法很聪明。
动静小,不会一下子把股价砸下去,避免了市场恐慌。
而且规定接盘的机构半年内不能转卖,等于给东方财富引入了稳定的长期股东。
沈友根拿到钱想干嘛?
有消息说,他打算以个人名义去投科技创新公司。
但沈友根和他儿子沈军,对这次大动作都没公开解释。
网友们好奇得要命,各种猜测满天飞。
沈友根怎么会有这么多东方财富的股票?
故事得倒回2008年。
那年,沈友根第一次想当股东。
他儿子沈军,也就是现在东方财富的掌门人,二话不说,以每股3分钱的“白菜价”,把480万股东方财富股票卖给了老爸。
0.03元一股。
17年过去,当初这堆“白菜股”变成了什么?
它为沈友根带来了超过60亿的财富。
算算账,投资翻了4万多倍。
这赚钱速度,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东方财富惊人的造富能力,彻底颠覆了普通人的想象。
而沈友根能成为A股传奇,核心原因就一个:他有个厉害的儿子,沈军。
沈军的人生轨迹,原本和股票八竿子打不着。
他读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系。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大二。
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刚在浦江饭店安家。
股票这玩意儿,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只存在于电影和小说里。
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真空电子……最早上市的“老八股”一挂牌,瞬间点燃了人们的热情。
交易所门口排起长龙,人人都想抓住这波财富机遇。
年轻的沈军挤在人群里,成了中国第一批股民。
他入市后,市场像坐上了火箭。
上证指数从100点一路冲上1429.01点。
沈军赚到了钱,很兴奋。
但紧接着,市场又给他泼了盆冷水。
短短五个月,指数暴跌到373.49点。
过山车般的体验没吓退沈军。
他关心的似乎不只是赚钱。
毕业后,他进了期货公司。
一开始干交易员,但工作强度太大,业绩也不理想。
干了半年,他转岗去做研究员。
光会埋头研究不行,还得会“吆喝”,得让更多人知道。
沈军盯上了《上海证券报》这类专业媒体。
他用笔名“其实”,发表了一篇又一篇分析期货市场的文章。
观点犀利,干货满满。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沈军抓住了中国第一批注册证券分析师的考试机会,成功拿下证书。
经验有了,证书也有了。
他和伙伴一起创办了上海世机投资公司。
为了扩大影响力,他们和四川日报合作,专门开辟了一个证券版块。
沈军负责内容。
他独到的市场分析,精准的趋势判断,让四川日报的发行量猛增上千倍。
但沈军的野心不止于此。
他很快把重心转向了股票研究。
仿佛天生就该吃这碗饭,点评股票对他来说越来越得心应手。
中央电视台和各大财经媒体纷纷邀请他做嘉宾。
沈军声名鹊起。
表面风光,背后也有烦恼。
沈军渐渐发现,频繁公开露面压力很大。
他更愿意躲在屏幕后面,专注研究。
互联网的兴起,给了他解脱。
不用再面对公众,不用在路上被人拦住问该买哪只股票。
一个想法在他脑子里成型:做个财经网站。
没人愿意投资?
他就把自己工作多年攒下的积蓄全掏出来。
东方财富网诞生了。
当时,新浪财经、搜狐财经、证券之星、网易财经这些网站已经做得很大,深入人心。
东方财富一个后来者,想虎口夺食,难如登天。
为了活下去,沈军对外非常低调,甚至说东方财富网只是个“个人网站”。
这招很聪明,有效避开了行业大佬们的打压。
不得不佩服沈军的眼光毒辣。
正是这种前期踏踏实实的积累,才有了后来不断壮大的东方财富。
身份从股评家变成创业者,沈军看问题的角度也变了。
他坚持一个原则:把用户服务好。
用户最在意什么?
资讯够不够快? 专不专业? 全不全面? 可不可信?
沈军带着团队喊出一个口号:“新闻不过夜,没有休息日”。
他说到做到。
团队时刻待命,确保最新消息第一时间出现在东方财富网上。
2005年4月29日,下午五点,工作日快结束了。
一则足以改变中国股市命运的重磅消息悄然发布: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这消息有多重要?
国内其他几大财经网站当时都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来,已经晚了。
唯独沈军,敏锐地嗅到了机会。
他立刻把这则消息转载到东方财富网,并且在下面加上了自己的专业解读。
独家“内幕”加上深度分析,瞬间吸引了海量股民涌入。
东方财富网一战成名,在众多财经平台中脱颖而出。
人来了,怎么留住?
沈军趁热打铁,推出了“股吧”。
股民不用出门,就能在股吧里自由交流,分享信息,讨论股票。
东方财富网的“股吧”有个特点:分得特别细。
细到每一只股票、每一只基金都有自己独立的讨论区。
股吧越来越热闹,成了全国股民最大的网上聚集地。
哪里有人气,哪里就有生意。
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东方财富的市值第一个突破1000亿大关。
势头正好,东方财富不断拓展业务。
先是增加了金融数据服务。
接着又创建了天天基金网。
业务范围逐渐从信息扩展到金融交易。
表面繁荣之下,危机也在潜伏。
财报显示,从2022年开始,东方财富连续三年业绩下滑。
拖后腿的,正是其主力业务——天天基金。
2022年营收124.86亿元,比2021年的130.94亿元少了。
2023年营收又跌了14亿左右。
亏损还在继续。
2024年前三个季度,业绩依然在下滑。
好在2024年最后三个月,东方财富稳住了。
营收达到116.04亿元,虽然只比2023年增长了4.72%,但总算让人松了口气。
2025年3月底,情况好转。
营收34.86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了41.93%。
截至今年7月下旬,东方财富的总市值达到了3844亿元。
业绩有起伏,但东方财富在研发上一直舍得花钱。
研发投入从2021年的7.24亿元,一路增加到2024年的11.43亿元。
沈友根两次精准套现,堪称资本市场上的经典操作。
虽然大股东减持可能影响市场情绪,但东方财富的业务布局比较多元,抗压能力不弱。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利润同比增长了17.29%。
提升服务能力是重点。
东方财富正大力投入人工智能。
他们推出的“妙想”AI语言大模型,成了公司技术实力的一个亮点。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