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6条保险业投资军规


有人说「找到好保险公司像沙里淘金」,但更扎心的是——「创立一家好保险公司比找到它难十倍」。这句话戳破两个真相:一是保险业护城河深得离谱(牌照、数据、百年信用),二是现存巨头早已卡死赛道。投资保险股的逻辑,本质是搭顺风车:让那些闯过生死关的老司机,替你收“过路费”。

一、关于「护城河」的真相

「真正的好生意,是连傻子经营都不会倒」

保险公司最值钱的不是大楼,而是那张牌照和几十年理赔数据。新玩家想入场?先押20亿注册资本,再熬十年积累死亡率数据,期间可能被一次台风理赔拖垮。而老牌公司呢?用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的理赔模型,精准定价2024年的台风险——数据复利才是终极护城河。

小区门口药店突然涨价,居民照样买——因为它有慢性病处方档案,隔壁新店再便宜也抢不走客。保险巨头就像这家老药店,你的健康数据、车险记录、甚至家族病史,早被它盘出包浆了,后来者拿什么拼?

二、关于「承保纪律」的生死线

「如果保费不能覆盖理赔,投资收益再高也是泡沫」

很多人以为保险公司靠炒股赚钱,大错特错!承保本身必须盈利——收100块保费,理赔+运营成本必须小于100块,剩下叫“承保利润”。而用保费去投资赚的钱,那是锦上添花。2008年AIG为什么崩?就是为抢市场亏本卖保险,指望投资补窟窿,结果遇股灾直接凉透。

你开烧烤店,羊肉串每串成本3块,你卖2块5拉客,指望啤酒赚钱。结果夏天啤酒滞销,串卖越多亏越惨。保险老牌玩家呢?串卖4块稳赚1块,啤酒赚多少都是增量——不赚差价的生意,迟早被差价吃掉。

三、关于「浮存金」的魔法

「用别人的钱投资,还收管理费,才是顶级商业模式」

保费收进来不会立刻理赔,这笔沉淀资金叫“浮存金”。假设某公司浮存金成本是-2%(承保盈利反贴钱),拿这钱去投资赚5%,实际回报是7%!负成本资金+长期复利=保险股核武器。这也是为什么新公司玩不转——没足够保单规模,浮存金池子太浅。

小区物业收物业费后,用这笔钱投资电梯广告,赚的钱给业主发红包。但新小区入住率低,物业费收不齐,广告商根本不来。浮存金就像蓄水池——水深才能发电,水浅只能养蚊子。

四、关于「长线思维」的复利

「用保单预测未来三十年,比预测下周天气更靠谱」

寿险公司敢承诺30年后兑付养老金,因它掌握百万人寿命大数据。张三李四可能早逝或长寿,但十万人整体死亡率波动不超过1%。大数定律碾平个体风险,让保险公司成为时间的朋友——这点连股神都羡慕:“给我个保险公司,我能统治世界”。

你卖雨伞,晴天总被嘲笑囤货。但你知道本地雨季每年62天±3天,十年总销量误差不到5把。保险公司更狠——它算的是十万人里每年死多少±0.5%,在概率的铁律面前,个体悲欢只是噪声。

五、关于「风险分散」的底牌

「别把所有灾难装进同一个篮子」

911事件理赔220亿美金,但巨头们毫发无伤?秘诀是:把纽约写字楼风险拆成碎片,卖给全球再保险公司。A承担火灾,B担恐袭,C兜底营业中断…风险切割术才是保险业真内核。这也是小公司死穴——一场大灾就清零。

你开连锁奶茶店,把原料供应分给三家厂,昆明店暴雨就调广西芒果,广西干旱用越南货。单店看天吃饭,全局稳如老狗。保险巨头的风险网,比你想象的更密。

六、关于「管理层」的终极考验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给保单穿泳裤」

保险业最怕什么?不是天灾,是CEO为冲业绩狂卖垃圾保单。2008年金融危机前,某些公司为赚佣金,给无业人员狂卖房贷险,最终理赔炸雷。宁可要保守的数学家,不要激进的销售冠军——保单质量比保费规模重要一百倍。

两个渔夫卖鱼,A用冰镇保鲜卖高价,B为省电关冷柜半天。顾客当天吃不出区别,但三天后买B的鱼全中毒。保险理赔有时效滞后性,贪便宜的保费,本质是给未来埋雷。

请相信:

投资保险股不是赌黑天鹅来不来,而是找到那些——

精算比对手准1%、成本低1%、风控严1%的“无聊公司”。

它们可能十年股价才翻倍,但下次金融危机时,

你会发现:

满街都是打折的保单,而它们口袋里,正叮当响着浮存金的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