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中国稀土开闸放水,美国刚拍手叫好,中方又掐住美军命脉
西方那边刚因为中国在稀土出口上的“开闸放水”而松了一口气,甚至不少人拍手叫好,觉得供应链稳了,能喘口气了。
可这高兴劲儿还没捂热乎呢,脸立马又垮了下来。
为啥?因为他们惊恐地发现,中方反手又精准地“掐住”了美国军事工业的另一条关键“命脉”——这次轮到了锑和锗。
这波操作,中方玩的就是一个“收放自如”,让自以为能松绑的西方,尤其是美国,再次体验到如鲠在喉的无奈和被精准反制的“受伤”感,真是一点都没跑偏标题描绘的场景。
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松动,恢复对美欧的供应,确实是最近国际市场上的一件大事。
这被视为是中美达成一定贸易共识后释放的积极信号,西方媒体和业界当时确实是松了口气,用“拍手叫好”形容那短暂的乐观情绪也不为过。
毕竟,稀土这玩意儿太重要了,没了它,从手机到新能源车再到战斗机,好多高端玩意儿都得趴窝。
中国这“开闸放水”,相当于解了西方高科技产业的一个大渴。
美国心里估计也美滋滋,觉得压力减轻了。
但是,乐极生悲这话用在这里简直不能再贴切。
西方媒体扒拉扒拉贸易数据一看,不对劲!稀土的阀门是松了,但另外两种更关键、更具战略性的矿产——锑和锗的出口量,却像坐上了过山车俯冲而下,跌得那叫一个惨烈。
今年六月份对比一月份的数据赤裸裸地摆在眼前:锑出口降了88%,锗出口直接悬崖跳水95%!这个降幅之大,用“断崖式下跌”都感觉不够劲。
这两种元素,跟稀土一个性质,中国不仅是最大生产国,更是全球精炼加工的核心枢纽。
它们的应用领域,可不仅仅是稀土的“升级版”那么简单。
通信设备、太阳能电池板这些基础科技产品需要它们,但更致命的是,在高精尖武器系统里,锑和锗扮演着难以替代的角色。
想想导弹制导系统、雷达、卫星通信、夜视装备……这些构成现代美军作战核心力量的东西,都离不开这两种关键矿物。
说它们是现代军工的“命脉”,一点都没夸张。
中方这一收紧,西方世界能不第一时间“慌”吗?比稀土那会儿慌得更具体、更焦虑。
那为啥突然收紧得这么狠?西方媒体分析说跟中方打击关键矿产走私转运有关。
这分析没错,但只看到了表面。
究其根源,是美方“不老实”在先,逼得中方不得不“上手段”。
去年十二月份,为了反制美国变本加厉打压中国芯片产业,中方早就明令禁止了包括锑、锗在内的一些两用物项对美出口。
公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可这大半年过去,离奇的事情发生了:美国的锑、锗似乎没怎么短缺?海关数据不会骗人——大量锑氧化物,像变魔术一样源源不断运抵美国。
问题来了,这些矿是打哪来的?中方的大门明明关着啊!
答案很快就浮出水面:原来美国在玩“偷矿”的把戏!它不是直接敲门,而是绕道而行,找了“第三只手”。
数据揭露得明明白白:从去年底到今年四月,美国从泰国和墨西哥进口的锑氧化物加起来高达3834吨!这个数字有多吓人?它超过了之前三年的总和!你说泰国和墨西哥本身是锑矿大国吗?根本不是。
那它们的货哪里来?再看同期中国锑的出口目的地排名,泰国和墨西哥神奇地蹿升为中国锑的前三大出口市场!这简直是完美的“乾坤大挪移”——通过第三国转运,明面上卖给泰国、墨西哥,实际上暗度陈仓,最终目的地还是美国。
这就是赤裸裸的“偷矿”,个别国家为了眼前利益,成了美国规避中国管制的“白手套”。
这种行为,在中方眼里,就是严重挑衅和伤害。
它不仅绕开了中方精心设置的反制措施,架空了禁令的有效性,让对美的制裁大打折扣,更关键的是,它实实在在地损害着中国的国家利益。
个别国家靠着配合美国“偷矿”获利,这钱赚得既不光彩,更是在中国的地雷阵上跳舞。
中方怎么可能坐视不理?这关乎国家利益和战略部署的核心,没有任何含糊的余地。
于是,我们看到雷霆手段立即跟上。
最新数据展现的是:中国对泰国的锑出口,在今年四月达到疯狂的历史高点之后,仿佛被一把掐断脖子,直挺挺下滑了90%!而对墨西哥的锑出口?同期直接“归零”!中国海关和相关部门显然是行动起来了,通过严查、打击伪报瞒报、转运走私,侦办案件,抓捕嫌疑人等手段,彻底堵死了这条“偷矿”通道。
这就是对“掐住美军命脉”最直接的呼应——不光是收紧对源头美国,连带把可能帮忙的“后门”也彻底焊死。
这次动作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中方的管制是动真格的,不仅针对美国本身,对于那些胆敢利用作为“第三国”帮助美方转口、“偷矿”的国家,不好意思,你也别想再轻轻松松买到中国的关键矿产了。
想吃肉可以,但你不能帮着狼偷我的羊!这种精准施策的能力,恰恰是西方,尤其是美国最感到难受和“受伤”的地方。
中方在整个关键矿产领域的博弈策略,已然进入了炉火纯青、“收放自如”的境界。
美国因为稀土“开闸放水”而“拍手叫好”?没关系,反手就在另一条更具杀伤力的锑、锗供应链上果断收紧,“掐住”其军工制造的咽喉命脉。
这种节奏的把控,对产业链漏洞(如“偷矿”行为)精准识别与快速打击的能力,才是真正让对手感到恐惧和无奈的核心所在。
它远非简单粗暴的资源武器化,而是基于对全球供应链深刻理解下的精准外科手术。
这对美国和西方是个深刻的教训:当它们习惯于挥舞制裁大棒搞技术封锁时,往往忽视了自身对某些基础战略资源的致命依赖。
中国拥有稀土、锑、锗等一系列关键矿产的全球主导地位,这种“资源锁链”的威力,在中国反制工具箱日益成熟的运用下,其效果可以做到收放由心。
美国享受了稀土解禁的片刻“喘息”,却立刻陷入了锗、锗断供的新一轮“翻白眼”式恐慌,正是最生动的写照。
制裁别人砸伤自己的脚,这规律一次次被印证。
长远看,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新能源、半导体等)的持续突破,只会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关键矿产市场的核心地位。
这场围绕核心资源控制权的博弈远未结束,中方展现的“收放自如”的战略定力和执行能力,将持续是悬在对手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西方国家如果不能跳出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正视这种相互依存的复杂现实,不学会平等对话、寻求共赢,而总想着钻空子“偷矿”,那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和地缘博弈中,它们面对的被动局面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未来,围绕更多关键矿产和技术的博弈,中方这种“收放自如”的战术,很可能会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