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球员杨瀚森近期表现引关注


最近在体育项目上,话题度最高的便是20岁篮球运动员杨翰森。

继他加入NBA以后,有人说他“为国争光”,也有人说他“略显稚嫩”。

而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到现在口口相传的“篮球巨星”。

杨翰森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姚明和整个体坛都“沉默”了!

新的“舞台”

上个月,杨翰森在自己20岁生日的当天被波特兰开拓者以首轮16顺位选中。

成为了继姚明、易建联后,第三位在NBA选秀首轮被选中的中国球员。

这一成就也使其成为首位00后首轮秀。

但在他进入NBA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此前,面对NBA更高的选人标准,杨翰森有不小的落选可能性。

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创下中国球员实训次数记录,以及强大的“静态天赋”。

彻底征服了开拓者管理层。

姚明更是在选秀前对其寄语“选秀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

作为前辈,这既是对杨翰森的鼓励,也是对他的认可。

其在夏季赛的首秀表现,也对得起这份期许。

在对阵勇士的首秀中,不仅个人数据栏拉满,正负值+19更是领跑全队。

他在球场上的精彩表现,也被不少媒体比作“中国约基奇”。

更是被开拓者主帅比卢普斯评价“他的传球能力和对抗意识是无法教授的天赋”。

而在享受这些盛誉的同时,他却并没有骄傲自满。

在前几天对阵奥尔良鹈鹕队时的表现,就足以说明他的态度。

不仅是连续三场比赛代表球队首发出场,同时还连续三场比赛得分上双。

不少网友球迷称其在攻防两端表现全面,发挥渐入佳境。

看着其在NBA不俗的表现,网友们肯定也会很好奇他的成长经历。

毕竟大家都喜欢“草根逆袭”的故事。

草根逆袭

其实杨翰森第一次接触篮球,来源于其父亲的一次开玩笑。

三年级时,杨翰森体重超标,父亲就半开玩笑的将他送入淄博体校试训。

初到这里时,杨翰森只是别人口中脸圆圆的“小胖子”。

但教练组却在机缘巧合下发现了他在篮球上的天赋——球商。

也就是一个球员阅读比赛的能力。

于是教练组开始安排他与后卫、锋线球员进行混训。

并重点打磨他的基础技术,包括运球和传球等。

终于,通过四年的体校打磨,他完成了从“爱哭鬼”到“男子汉”的蜕变。

后来青岛国信青年队教练徐长锁在邀请赛中看中了杨翰森展现出的“后卫般的球商”。

他明白,自己挖掘出了一个“篮球天才”,在经历了劝说一年的时间后。

徐长锁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杨翰森的家人,将其纳入青岛青训体系。

杨翰森的崛起之路就此开始。

在青岛俱乐部为他定制的“欧洲化培养方案下”。

杨翰森在青少年赛场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统治力。

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全国U17男篮联赛的决赛中对阵清华附中。

他凭借绝对的实力带队夺冠,并获得“最佳防守球员”的称号。

这也是自青岛篮球进入职业化以来俱乐部梯队首次问鼎全国冠军。

后来,在CBA首秀时,面对一众老牌球员,其更是连续三场贡献两双。

第三场对阵上海更是打出豪华数据,刷新本土球员单场数据记录。

凭借整个赛季的场均完美数据,包揽最佳星锐球员和最佳防守球员。

成为CBA历史最年轻双料得主。

青岛俱乐部更是启动了“三年登陆计划”,为其NBA选秀进行系统化备战。

最终也是凭借其在联合试训中展现出来的的全面性,他被开拓者选中。

踏上了属于自己的“NBA之路”。

但是“人红是非多”的定论,对于体育明星来说也不例外。

在其加入NBA后,网上关于的他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争议与成长

众所周知,NBA的对抗强度远超CBA。

而杨翰森还无法适应这种强度,体力消耗过大成为了他最大的“心病”。

因此有网友声称他在青岛队时是“大爷打法”,全靠队友喂球和教练保护。

到了NBA这种高强度联赛,体能问题就暴露无遗。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NBA夏季联赛的强度对任何国际新人都是“下马威”。

这并不是其独有的问题。

从CBA核心到NBA新人,他需要完成很多蜕变。

相比于身高,臂长和篮球智商这些稀缺天赋。

体能训练和适应强度这些“可变量”就算不上什么大事了。

我们应该给予杨翰森更多的耐心,今天的“吃力”,可能就是明天的“攀至顶峰”。

但除此之外,关于杨翰森争吵最激烈的话题便是有网友提出的“捞金论”。

他们认为开拓者签约杨翰森是因为看重中国市场,而非他的竞技水平。

如果状态低迷,他随时都有可能会被球队裁掉。

这样的话完全就是在“恶意重伤他人”。

用所谓的“市场论”否定了杨翰森的努力和复出,用“低迷即淘汰”预判他的未来。

这是对于体育运动的不尊重,也是对杨翰森本人的“轻视”。

对于一个球队来说,赢球永远是核心目标,只有赢球才能带来持续的商业价值。

所谓的“低迷即淘汰”更是毫无依据。

球队看重的是潜力,愿意给予这些新人球员试错的空间,而“低迷”恰恰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而杨翰森也并没有让那些“肯定”他的人失望。

前几天,杨翰森斩获15分助开拓者取胜的精彩表现,正是对其努力蜕变的最好诠释。

而姚明这次并没有选择出声“激励”他,而是选择了“沉默”。

有网友说这更像是一种无声的鼓励,也是在向杨翰森传达自己的经验。

“做的不错,但还不够”。

杨翰森的经历也让整个体坛陷入“沉默”。

但与姚明的不同,体坛“沉默”的核心原因在于。

他以突破性的选秀成就和表现,打破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固有认知。

这种“沉默”既是对其现有成就最好的夸赞。

同时也是对其成长路上可能会碰到的困难所作出的最好的支持。

结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略显“倔强”的球员。

会在NBA赛场上闯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机会从不会等待“准备好的人”,只会选择“正在变好的人”。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