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捡漏了?印度抢先拿到稀土许可!布鲁塞尔这下坐不住了
10月底这消息一来,新德里和布鲁塞尔的办公室里恐怕是两种光景。莫迪那边估计正偷着乐,布鲁塞尔这头怕是脸都绿了。
全球经贸圈的电话估计都被打爆了,就因为中国商务部那边点头,放了四家印度企业进来,可以按规矩申请采购稀土。这扇门开了个缝,刚好就在中美釜山谈完、各自踩了脚刹车之后,时间点妙得很。这四家公司,名字听着陌生,什么杰伊·乌辛、德·戴蒙德,还有德国大陆集团和日本安斯泰莫在印度的子公司,个个都是等着稀土救命的主儿。
但千万别以为这是随便松了口。稀土这玩意儿,特别是中重稀土,电动车的电机、尖端武器的零件,离了它就得趴窝。中国从4月开始收紧口袋,到10月份规矩直接升级到境外产品只要含0.1%的中国稀土成分就得拿许可证,这一招下去,欧洲和印度的汽车生产线差点就地熄火。那段时间印度汽车业真的是急疯了,没米下锅的滋味不好受。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之前自己干的那些事。有家印度公司耍小聪明,伪造最终用途的承诺书,把从中国买的120吨稀土磁铁,转头就倒卖给了美国军工企业,想赚个差价。这种在池子里搅混水的行为,谁能忍?所以这次放行,更像是敲山震虎后的一个台阶,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想拿货,得守规矩。中国商务部那三大铁律可不是说着玩的:一企一报,一事一报,严禁转给不该给的国家或者用于军事。谁敢再耍花招,就直接永久拉黑。
这下最难受的估计就是欧盟了。前脚刚在布鲁塞尔跟中国开了半天闭门会,讨论供应链稳定,后脚中美一个共识下来,自己反而成了局外人。眼巴巴盼着的解决方案,最后竟然是沾了中美谈判的光。荷兰那边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的烂摊子还没整利索,结果人家中美一缓和,安世半导体就能恢复给东莞工厂运晶圆了。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嘴上说着协议普适各方,心里估计五味杂陈。他们那套立法流程,讨论个新规矩没个一年半载下不来,跟中美这边说办就办的效率比,简直是两个世界。
美国的心态也复杂。一方面,全球汽车业真停摆了,对谁都没好处,所以自己也松了口,暂缓了部分管制规则。可另一方面,看着印度先一步拿到许可证,心里能舒服吗?但没办法,全球70%的稀土开采量和超过90%的加工能力都攥在中国手里。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从矿石挖出来到变成高性能磁体,整个链条人家都拿捏得死死的。
所以,莫迪现在确实能松口气。后面还有30多家印度企业排着队等批文,这次开了个好头,总归是好事。只不过,印度想靠7年时间建成4000吨稀土加工体系来摆脱依赖,这个算盘现在可能要重新打打了。中国这一手,看似给了你便利,实际上却可能让你自建产能的雄心打了折扣。有便宜又好用的现成货能买,谁还愿意去费时费力、投入巨额资金去搞那些技术门槛极高的矿山和精炼厂呢?这就像给了你一颗糖,却可能让你忘了自己种甘蔗的计划。
说到底,这场稀土博弈让所有人都再次看清了,谁才是全球贸易牌桌上的主导力量。欧洲在中间摇摆,想两头都不得罪,结果可能两头都靠不上。印度这次能率先解封,本质上不是自己有多大能耐,而是正好踩在了中美博弈的节奏点上。所以,美欧眼馋也好,着急也罢,都得想明白一件事:中国的稀土,从来都不是谁想闹一下就能要到的。未来的通行证会发给谁,恐怕不看谁嗓门大,而要看谁更懂得规矩二字的份量。
你觉得,下一个拿到通行证的,会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