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涉及乌鲁木齐公积金政策→
10月30日,乌鲁木齐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突然改了个流程,把买本地再交易住房的顺序打了个“翻身仗”:可以先把公积金贷款申请放到前面,等贷款批下来,再去办产权过户。
这一出像是把买房流程做了倒叙,听着刺激,实际操作却有很多门道要讲明白。
新规的具体步骤很干脆:缴存职工要申请再交易住房公积金贷款,先向中心提交贷款申请并完成审批,审批通过后再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
对于那些走先行审批路线的人,提取公积金的通道也做了优化:提取和贷款合并办理,只要在申请贷款时一次性提交相关资料并确定拟提取金额,提取款就能同步处理,最终打到相应提取人的一类银行卡里。
单纯只提取公积金、不申请贷款的,仍按原流程走。
通知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五年。
把时间线拉开看,10月31日中心又发布了业务指南,明确当前买本地再交易住房办理公积金贷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先过户再贷款;另一种是先行审批再贷款。
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个时间节点:从2027年1月1日起,中心将不再受理以已完成不动产过户为前提的那种模式,只保留先行审批模式和配套的提贷融合办理。
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多的过渡期之后,流程将彻底向“先贷后过户”集中。
这项调整带来的利与弊值得好好掰扯一番。
好处显而易见:加速交易节奏,缩短买卖双方的等待时间,对于那些手上没有全款、需要靠公积金贷款成单的买家来说,少了被挂单的风险,资金流转更顺。
对二手房市场的流动性也有促进作用,尤其在像乌鲁木齐这样市场节奏逐渐加快的城市,能让成交链条更顺滑。
把提取和贷款合并,减少二次跑腿,符合大众对效率的期待。
反方向的声音也不少。
有观点指出,把贷款审批放在前面,虽然是“先准后办”,但整个贷款安全链依赖后续的产权转移和抵押登记。
如果某一环出现纠纷,追责会复杂化。
卖方违约、房屋权属问题、或者存在他项权利未彻底清除的情况,都会带来风险。
再者,行政审核提前放开,监管需要更严,防范骗贷、串通交易的难度增加。
监管机构在推行时必须在审批标准、信息共享、风险预警上下更大功夫。
从多角度来看,几个配套要求显得关键。
第一,审批环节要深入核验房屋历史交易和权属清晰度,不可只看表面合格。
第二,公积金中心和不动产登记部门应实现更紧密的数据联动,贷款批复与登记须保持同步追踪。
第三,市场参与者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买家应要求查看完整产权证明、查验是否存在查封或抵押记录,并保留书面合同与银行沟通记录。
当地中介和律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社交平台上的讨论呈现两极:一边有人觉得新规“省时省事,利大于弊”;另一边有人担心“程序变简单,风险也跟着来了”。
这种分歧并不奇怪,任何制度调整都需要时间来观察效果。
业内人士提醒,过渡期里的执行细节决定成败。
若把审批速度作为唯一目标而放松审查标准,后果可想而知;若把风险控制摆第一位,同时优化服务流程,更多家庭能真正从中受益。
写在后面的是个小段子:一位在乌鲁木齐买房的朋友跟人聊起这事,朋友笑道:“没想到吧,买房现在像考驾照,先拿准驾证再上路。”这话有点俏皮,但表达的正是市民对流程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
那一句话留给读者:在这波改革中,会选择先办贷款、后过户的快捷路线,还是更信赖老流程、先把产权过户稳妥办好再贷?
来源:天山网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