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张闻天追悼会上的意外一幕:拟定好的致词人陈云,为何突然拒绝?


自上世纪30年代初起,陈云与张闻天在上海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共事,携手走过了从中央苏区到长征的艰难岁月,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以及那段“运动”的艰难时期。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他们并肩奋斗,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今天,帝哥将带大家走进陈云与张闻天之间的故事。

陈云和张闻天

1933年一月,张闻天与陈云、博古相继从上海迁至中央苏区。随后,博古于瑞金主理了一场重要会议,该会议将原设于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与苏区中央局合并。会上正式决定组建全新的“中共中央局”。陈云和张闻天均荣膺常委之位,陈云更被任命为中央党务委员会委员、全总党团书记;张闻天则同时担任宣传部长与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的重任。

昔日,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每日黄昏时分,常于树下草地欢聚一堂,高声唱响山歌,亦热衷于各种体育竞技。篮球爱好者一声呼喊,便纷纷涌向球场。洛甫与陈云、潘汉年则偏爱乒乓球。宣传与组织部门同在一楼办公,洛甫与小开居于楼上,而博古、陈云则住在楼下。楼下的客堂间里,一张方桌被巧妙地拼凑成球台。我常去观战,他们总会热情地招呼:“刘英,来比一局!”那时的乒乓球拍,乃木质制成,表面打有几排圆圆的孔洞。洛甫以右手横握球拍,球技颇佳。

张闻天

在五军团服役期间,我始终坚信在逆境中团结的重要性;而黎平会议让我首次了解到毛泽东、张闻天和王明之间关于独立屋之争的细节;在团溪,洛甫曾与我促膝长谈一次,向我揭示了第五次“围剿”中犯下的错误及其带来的损失。因此,在遵义会议上,我对当时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已有深刻认识,并了解到这是导致改变军事和党的领导方向的关键人物。

在即将到来的遵义会议中,张闻天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误进行了系统的批判,陈云则坚定地站在了他的一边。会议最终作出决议: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剥夺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从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危急关头,这一举措不仅挽救了党,也挽救了红军,并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遵义会议油画

张闻天在回忆往事时提及:“在遵义会议期间,陈云坚决抵制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坚定地站在了毛主席的正确立场一边。”

“这间,你就自己享用吧!”

“陈云同志,这间房正是为阁下预留的。”

陈云

毛泽东轻声笑道:“陈云同志,您不宜居此。此间乃刘英的住所。若您入住,实则成为监督之职,负责监察刘英与张闻天的交往。”

陈云深谙人心,立刻回应道:“我让出位置,助他们搭建鹊桥!”

“毛主席啊,他并无此意,您不该总是开玩笑,欺负那些心地纯良的人!”

那晚,刘英入住这间最后一间居所,这不仅使他得以频繁与张闻天互动。而刘英与张闻天的最终结合,亦离不开陈云的助力。

张闻天和刘英

在解放战争年代,陈云与张闻天在东北地区并肩作战,共谋发展。东北解放之际,陈云肩负重任,担任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一职,而张闻天则出任副主任,二人携手共进,配合默契。他们秉持经济规律,致力于推动地区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恐怕即便用三年时间,经济也难以恢复如初!”

庐山会议之后,张闻天与陈云再无交集,彼此的沟通亦成往事。1976年7月1日,张闻天不幸因病离世,享年76载。

1978年,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刘英向陈云致信,恳请中央对张闻天作出公正结论。陈云随即在信函上批示:“此事理应如此,请各主席传阅。”在此次会议中,刘英亦荣幸地当选为陈云担任第一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员。

陈云

“张闻天同志的追悼会,您是希望亲自主持,还是担任致悼词的任务?”

陈云说:

我愿意主持仪式,亦或致以悼词,只是请您稍作推迟,待我返回北京。张闻天同志的追悼会,我决心必须出席!

然而,陈云重返北京后,却出乎意料地做出了“反悔”的决定。他认为,由他来致悼词并不适宜,这一重任应由邓小平承担。鉴于邓小平当时身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党内享有更高的地位,陈云的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对张闻天的深切敬意,更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品格和严谨的处事风范。

1979年8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央隆重举行了张闻天的追悼大会。此次大会由陈云同志亲自主持,邓小平同志发表了深情悼词。悼词中,对张闻天同志一生的杰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赞誉,并庄严宣告中央决定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其名誉。

张闻天追悼会

即便两位伟人已长眠于历史长河,他们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却将永载千秋,流传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