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神炮手”的秘诀,藏在巴掌大的笔记本上
人物小传
皇甫孟飞,河南焦作人,一级上士军衔,现为某集团军某旅坦克射击技师。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获评“四有”优秀士兵4次,被战区陆军表彰为“新时代精武强能标兵”。
强军心语:所有光鲜的背后,都是笨拙的坚持。
深秋的练兵场上,皇甫孟飞凝视远方靶区,汗珠挂在脸颊,迟迟未坠,仿佛也在等待那声清脆的“命中”。
当“三发三中”的战报传来,新兵们望着这位老兵,满眼的惊叹里藏着一个问号:眼前这位“神炮手”,有着一段怎样的砺剑传奇。
答案,或许就藏在他口袋里那本磨得卷边的笔记本里。
2011年秋,一纸调令将皇甫孟飞从“步兵方阵”推向“坦克舱室”。初握操纵杆时,他眼中满是对钢铁洪流的憧憬,直到那份画满红叉的理论试卷摆在面前,才读懂“隔行如隔山”的难处。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失败的滋味尚未散尽,不甘的火苗已在心底燃起。从那天起,他的口袋里多了个巴掌大的笔记本。教材的要点、装备的参数、班长的口令,全被一笔一划写在纸上,更刻进心里。深夜的学习室,总能看到他研读专业书籍的身影。
两个月后,95分的成绩单让他在连队崭露头角,更让他深切感受到——深耕者必有所获,所有光鲜的背后,都是笨拙的坚持。
军营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路坦途,而是把每一次挑战都当成淬火的机会。2017年,上级组织“四会”教练员集训,面对各路高手,皇甫孟飞攥紧了拳头暗自下决心:“压力不是包袱,是让肩膀更硬的磨石。”
教案改了几十遍,每个字都要经得起推敲;示范动作练到形成肌肉记忆,每个细节都要无可挑剔。考核那天,皇甫孟飞的教学讲解如行云流水,成功摘得优秀“四会”教练员称号。
真正的考验,总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出现。2018年,坦克“两项”国际赛场入场券之争,五进四的最后一轮,他与对手在射击课目上综合命中率相同,名列第四,接近被淘汰的边缘。
“难道要止步于此?”那一刻,他耳边响起老兵的话:“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拿第一。”皇甫孟飞把不甘化作冲刺的动力,奋起直追。在战斗准备、补卸弹、车组协同等课目中与对手展开激烈角逐,成功“杀出重围”。最终,他以榜首之位叩开国际赛场大门。
比赛前夕,坦克火控系统突发故障,修理工急得满头大汗。“换车!”皇甫孟飞的声音斩钉截铁。临阵换车,无异于刀尖上跳舞——未经磨合的战车,能承载为国争光的重托吗?
他用行动作答,赛场上9发9中!硝烟散尽,“神炮手”的美誉,成了皇甫孟飞给祖国最好的答卷。从赛场载誉归来,皇甫孟飞就把奖牌锁进抽屉,转身回到了训练场。
这几年,皇甫孟飞自创瞄准镜热成像显示器拆卸工具,破解维修难题;借助智能化训练手段,让目标随机出现、情况随机设置,逼着车组练出真本事。
从步兵到坦克兵,从赛场新手到“神炮手”,从战斗员到教练员,皇甫孟飞的军旅轨迹里,写满了军人的答案: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执着,更是让炮弹“一心向着靶心飞”的忠诚。
(来源:西陆强军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