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卖稀土,美国要赶走30万留学生?谁才更受伤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进一步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将五类关键稀土金属及相关加工设备纳入出口许可范围。新规涵盖开采、冶炼、设备制造和技术输出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链条管控,还首次加入了域外适用条款——也就是说,即使相关材料在国外被加工为磁铁或芯片,只要原材料源自中国,就必须遵循中国的出口监管流程。商务部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国际义务,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对符合规定的出口申请,仍将批准放行。
此消息一出,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极高,全球稀土开采量中中国占比约70%,加工能力更高达90%以上。2020年至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其总进口量的七成。稀土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科技和军工领域,包括F-35战斗机发动机、核磁共振仪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永磁体等关键部件。汽车产业中,稀土磁体用于自动变速箱、传感器、安全带照明等多个环节。一旦稀土供应受阻,制造业将直接受影响——福特公司就曾公开承认,因为稀土短缺,旗下多款汽车生产线被迫暂停,其他车企同样感受到供应链风险加剧,企业股价也因此波动。
美国近年来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特别重视汽车产业。从2025年4月起,美国政府多次施压,要求本土汽车产业转移回美国,并通过高关税倒逼产业回流。稀土管制一出,计划受到严重冲击。美国能源部的报告称,若要在本土重建稀土分离产能,至少需要五年、投资200亿美元以上,并且整体成本要比中国高出50%。此前拜登政府曾尝试推动美国本土的稀土冶炼项目,但因规模有限、技术落后、成本过高,相关产业链难以形成,并未成功。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虽有援助意愿,但其分离厂尚未投产,原料仍需送到中国加工。美国本土的MP Materials公司投入10亿美元建设新厂,但仍无法分离重稀土,背上了超9亿美元债务,2024年净亏高达6500万美元。
在稀土新规实施后,2025年10月10日,美国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并进一步强化对软件出口的限制,作为对中国稀土管制的反制措施。当前,中美平均关税已高达57%,再叠加100%,整体关税水平将超过150%。2020年美国加收25%关税时,普通美国家庭每年平均多支出1277美元,此次加征力度更大。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67%,光伏组件占全球市场78%,中芯国际14纳米设备国产化率达25%,明年有望冲刺40%。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再加上全产业链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强,各界普遍认为没有过度焦虑的必要。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于10月13日公开表示,中方稀土管制是在挑战全球产业链,如果中方不撤回新规,美国将不排除采取包括驱逐境内中国留学生在内的所有措施,甚至考虑对软件、矿产、金融服务等行业下手。贝森特还强调,目前有三四十万中国学生在美,而美国赴华学生不足千人,这个不对等可以被用作“杠杆”。相关言论引发国际舆论热议。以往中美摩擦多集中于贸易、科技领域,鲜少涉及民间交流。大规模驱逐留学生将极大恶化双边关系,但目前还未到这一地步。事实上,美国方面并不希望完全切断与中国的交流渠道。
贝森特的威胁属于“极限施压”——先提出极高关税或制裁,待对方作出让步后再降回原价,形成虚假让步的谈判优势。2025年4月,美方同样威胁对中国汽车加征100%关税,后来提升至145%,但中国实施对等反制,双方达成暂时休战,显示这种策略对中国难以奏效。此次贝森特“抬高筹码”,透露出美方在稀土供应链被卡、制造业回流受阻下的焦虑情绪。目前美军关键武器装备中,有87%的供应链依赖中国稀土加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特朗普还为中国留学生申签问题公开辩护,认为拒收中国留学生对美国“不利”。一些州政府和高校也表示反对限制留学生,因为中国学生贡献巨大——2024年中国在美留学生约27.7万人,占国际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一年带来约500亿美元收入。名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卡内基梅隆等,尤其依赖留学生学费来平衡预算。
美国近期加大了对华签证限制。2024年5月起,国务卿鲁比奥宣布吊销部分中国留学生签证,重点针对高科技和敏感领域。律师统计数据显示,仅4月就有至少529名中国学生签证被无故撤销,其中约九成未被指控犯罪。有些学生即将毕业,却因签证突遭取消而陷入困境。即便在“9·11”事件后,也很少出现如此规模的签证撤销。
贝森特的强硬表态以及特朗普团队策略前后不一,揭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不确定和内部分歧。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等官员指责中国稀土新规是在“抢占全球供应链”,宣称美方及其盟友无法接受。但美方也表示不希望事态升级,金融市场和美中关系已然承受巨大波动。中国对稀土产业的掌控不是一蹴而就。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因本土产稀土污染治理成本高而逐步退出,转向进口。中国凭借资源、成本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全产业链,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如今加强管制,目的在于规范出口、防范风险,而非突发政策。
美国已尝试联合盟国进行反制。10月14日,七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推动建立全球稀土供应链安全倡议,目标是2026年前将中国稀土进口占比降至30%以下。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旗帜鲜明地表示,欧洲不会追随美国加征关税,也不会主动激化与中国的矛盾。印度10月12日在中印边界会议上也明确拒绝参与美国提出的稀土制裁。非洲刚果金则直接表态,参与对华制裁的企业将被剥夺钴矿开发权。
与此越来越多中国学生选择前往欧洲留学。2025年9月,申请英国学生签证的中国人数同比上涨34%,而赴美人数则下降41%。英国《金融时报》调查也显示,63%的国际企业认为,在稀土争端中中国更具道义优势。耶鲁大学校长彼得·萨洛维指出,如果学术环境被过度政治化,美国将失去宝贵的软实力。三十多所美国顶级高校集体起诉联邦政府,认为相关措施侵犯教育自由空间。
面对外界压力,中国商务部回应强调管制措施合法且透明,并非“封锁”,只要有诚意仍可继续合作。如果美方缺乏善意,单方面将留学生问题“武器化”,并不会取得预期效果。中国强调,稀土出口政策主要针对军事用途,对合适的民用企业并不阻断。美国历次以关税与签证作为谈判筹码,而中国凭借全链条布局和制度优势保持主动。特朗普虽试图利用关税等手段转移国内矛盾,但仍留下了对话空间,体现出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
综合来在稀土这一战略资源的博弈中,关键在于技术、资源和全产业链的深度掌控。无论外部压力如何,“谁掌握核心,谁才拥有真正的话语权”。中国对产业链的把控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未来局势走向,将更加考验大国的耐心与战略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