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马尔科的保证与意大利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们能赢,” 意大利国脚费代里科·迪马尔科在意大利广播电视体育频道的镜头前,话说得很满。但紧接着的一句补充,却又暴露了些许不确定性:“足球世界里,碰上挪威和以色列这种对手,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番话听着实在耳熟,作为一名跑了十五年体育新闻的记者,这种赛前的标准发言我听得太多了,几乎能倒背如流。但这回,从迪马尔科嘴里说出“我们是意大利,我们必须以任何方式晋级世界杯”,听起来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更像一种被逼到墙角的宣言。毕竟,连续两次无缘世界杯的伤疤,还远没到愈合的时候。那种痛,不只是球迷的,更是球员们心头一块搬不走的石头。

所以,当迪马尔科和桑德罗·托纳利都不约而同地把话题引向主教练加图索时,事情的脉络就清晰起来了。这种喊口号式的信心,或许正是加图索试图用真正的信念去取代的东西。迪马尔科形容加图索是个“直率的人”,能“传递给你这件重要球衣的归属感”。托纳利在国家队官方平台上说得更具体:“他让我们对这件球衣的依恋感大增。”他还罕见地提到了过去球队的软肋,“以前我们只要先丢球就容易自乱阵脚,给自己制造麻烦。现在我们找回了勇气。”

加图索,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精神属性,一种不掺水的拼劲。球员时代的他,满场飞奔,用撕心裂肺的吼叫和不惜力的铲抢为米兰和国家队注入硬度。现在,他把这套东西原封不动地带到了教练席上。从球员们的反馈看,效果似乎相当不错。这或许就是意大利足协请他出山的核心原因。当所有人都痴迷于复杂的战术板时,意大利队似乎想找回一些最原始的东西——荣誉感和战斗意志。过去这些年,意大利队真的缺战术大师吗?我看不尽然。他们缺的,可能就是托纳利说的那种在逆境中不“自乱阵脚”的心理韧性。

托纳利本人的处境也值得玩味,他在纽卡斯尔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甚至得到了保罗·斯科尔斯“英超最佳中场”的赞誉,这让他自己都“有点惊讶”。一个在身体对抗最激烈的英超联赛里证明自己的意大利核心中场,这在几年前还不多见。但他也没把话说死,“我不会关上回意大利的大门”,这番表态滴水不漏,既安抚了现在的东家,也为未来留足了空间。这让我想起当年报道维拉蒂在巴黎圣日耳曼的那些年,关于他“想家”、可能回归意甲的传闻几乎每个转会窗都会冒出来。意大利球员对故土的那份眷恋,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不过托纳利很清醒,一句“也许不是现在”,表明他很清楚自己在纽卡斯尔的职业生涯正处于上升期。

这种个人层面的成长和自信,正是加图索所需要的。他需要像托纳利这样见过大场面、有稳定心态的球员来支撑球队的骨架。迪马尔科在国际米兰也是一样,经过几个赛季的捶打,已经是意甲赛场上最好的边路攻击手之一。这些球员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

但绕了一圈,还是要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上。有了加图索的精神注入,有了核心球员的成长,意大利的晋级之路就稳了吗?迪马尔科那句“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才是整段采访里最真实的一句话。这句看似是客套话,实则是对足球残酷性的清醒认知。对手是谁,是挪威还是以色列,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当比赛陷入僵局,当那个该死的皮球就是不往门里滚的时候,这支意大利队会不会再次想起过去那些噩梦般的夜晚。

我手头没有他们近期预选赛关键场次的射门转化率的确切数据,但印象里,他们在门前的效率确实很难让人放心。这种时候,加图索注入的“勇气”和“归属感”,能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一个打破僵局的进球吗?这才是最大的悬念。

球员们必须在媒体面前展现出“我们能赢”的姿态,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一种自我心理建设。但迪马尔科的后半句话,却在不经意间说出了所有意大利人心里的那份不安。意大利足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场胜利,他们需要的是一场能彻底摆脱心魔、宣告过去的脆弱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胜利。而这条路,恐怕远比喊一句口号要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