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欧盟汽车关税落定,15%税率背后的中美贸易走向猜想?
美国对欧盟汽车征收15%关税的政策正式落地,这一决定不仅重塑了大西洋两岸的贸易关系,更为未来中美贸易政策走向提供了关键观察窗口。
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美国降低欧盟关税,是否意味着正在构建一种“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贸易格局?单选是,风险很高:这是“盟友圈”供应链重塑的关键一步,意在孤立中国。是,但程度有限:会形成一定壁垒,但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难以被完全替代。否,主要是交易行为:这仅是美欧双边利益交换,不具针对中国的战略排他性。难以判断。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正式公告,确认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汽车及汽车产品征收15%的关税。这一举措标志着美欧今年7月达成的框架性贸易协议正式落地,美国对欧盟汽车的关税从现行的27.5%降至15%。
该公告由美国商务部与贸易代表办公室联合发布,文件详细说明了包括汽车在内的一系列商品的关税调整方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此前曾表示,15%税率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
美欧汽车关税调整的内容与影响
根据美国商务部与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联合公告,此次关税调整涉及范围相当广泛。除汽车及零部件外,还包括稀缺自然资源、所有航空器及航空零部件、非专利药及其活性成分与化学前体。
新关税税率将追溯至今年8月1日起生效,这意味着近两个月的贸易将按新税率结算。
市场对这一消息反应迅速。大众汽车、保时捷、奔驰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应声上涨。其中保时捷在美国仅销售进口车,是此前受美国关税打击最严重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股价在法兰克福市场一度上涨3.8%。
美欧贸易关系虽然出现缓和迹象,但双方在降低钢铁和铝制品关税方面尚未取得显著进展——目前欧盟相关产品出口至美国仍需缴纳50%的关税。
从美欧协议看美国贸易政策思路
美欧汽车关税协议的落地,揭示了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一些新特点。与第一任期相比,特朗普2.0时代的贸易策略更注重实际利益而非单纯意识形态对抗。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教授指出,特朗普政府目前的对外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就事论事”、“议题导向”特征,聚焦于具体经贸问题,但缺乏总体框架。
与拜登政府不同,特朗普政府更倾向于通过双边谈判而非多边框架解决贸易争端。这种“交易主义的外交导向”把国际交往视为可谈判的交易,而非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冲突。
贾庆国教授分析认为,“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的对外经贸政策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提高关税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赤字压力;二是通过设置高额关税,来降低企业在美国境外投资的收益,从而使得他们有意愿到美国投资。”
中美贸易关系的可能走向
美欧关税协议的落地,为观察未来中美贸易关系走向提供了参照系。目前,中美关系正经历从“关税战”到“边打边谈”再到“对话与谅解”的过渡期。
吴心伯教授认为,特朗普政府应重置对华关系,调整双边议程,优先聚焦合作而非竞争与对抗。为达成协议,美国需“阶段性解决”关税问题,下调对华关税,并积极解决中方在美国对华技术出口与投资限制等方面的关切。
与美欧关系相比,中美贸易摩擦涉及面更广,技术竞争更为激烈。然而,特朗普政府内部对华态度存在分歧。吴心伯教授观察到,特朗普第二任期团队与第一任期最大区别在于“深层势力”影响减弱,特朗普的个人决策权增强。
财经分析机构富达国际指出,关税影响恐持续数年,中美元首或在APEC峰会的会面可能确保两国贸易紧张关系不会升级。
技术竞争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技术竞争已成为中美贸易关系的核心议题。特朗普2.0政府在对华技术打压上可能出现调整。
吴心伯教授分析称:“拜登政府自认为能‘竞赢’,而特朗普政府开始渐渐意识到,打压和阻遏中国技术进步不可能成功。尤其是中国推出DeepSeek大模型后,美国开始反思对华技术打压政策是否有效。”
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深刻重构。富达国际亚洲经济分析师刘培乾表示,尽管面临关税挑战,但中国凭借快速应用自动化技术及工业升级,在部分低成本制造领域仍具竞争力。
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多个新兴及尖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已建立自身制造业生态系统,这将吸引全球多个地区及企业参与。
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美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决定了两国必须找到共存之道。上海美国商会9月中旬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但绝大多数在华美企仍选择深耕中国市场。
报告覆盖了254家在华美企,其中48%的美企呼吁全面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更值得注意的是,71%的受访企业在2024年实现盈利。
这些数据印证了“脱钩断链”的不现实性。正如经济日报文章所言:“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张,消费升级活力澎湃,为企业带来难以复制的规模效应和成长空间。”
特朗普交易型外交意味着淡化意识形态,有助于中美关系更务实开展合作。中美在气变、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有巨大合作空间,双方作为领跑者,有责任共同管控安全风险。
特朗普政府选择将欧盟汽车关税设定为15%而非维持27.5%的较高税率,表明其在贸易政策上采取实用主义而非纯粹强硬立场。这为中美未来贸易谈判提供了想象空间:美国可能同样寻求与中方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
全球贸易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美国对欧盟的汽车关税政策只是这一大图景中的一部分。随着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临近,中美元首可能的会晤将为两国贸易关系提供更为清晰的方向。
正如吴心伯教授所强调的,中美须有一个总体的框架和意识,才能有方向感地处理经贸、台湾、南海等问题,避免被单一议题拖了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