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机会还在?鲍威尔警告后美股调整,美联储还要降息!


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站在台上警告美股泡沫风险时,华尔街却悄悄把赌注押在了今年至少两次降息上,明明在喊“危险”,手却还放在水龙头上准备放水,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精神分裂? 更绝的是,就在鲍威尔讲话后三天,标普500和纳斯达克应声连跌,可机构们依然坚信10月和12月各降25个基点的事儿板上钉钉。 一边点刹车一边踩油门,市场到底在赌什么?

其实这场景似曾相识。 2019年美联储降息周期里,美股在担忧中涨了15%,但这次背景更复杂:美国政府债务利息已经压得喘不过气,通胀数据像跷跷板,而AI科技股估值飙到了近十年78%的高分位。 高盛最新报告甚至直言,只要美国经济不衰退,降息就是美股的“续命药”,过去40年里四次“非衰退式降息”后,美股半年内平均涨了8%。 可问题是,这次经济真能软着陆吗?

你可能会说,我炒A股为啥要操心美股? 但看看产业链就懂了:英伟达的芯片订单牵着A股半导体公司的神经,苹果供应链上趴着立讯精密等一堆国内企业。 美股科技巨头打个喷嚏,A股产业链就得咳嗽。 不过今年情况有点反常:美股五连跌时,A股反而冲上了十年新高,创业板今年涨了45%,比纳斯达克的16%猛得多。

这种独立性不是凭空来的。 政策面上,“中国版平准基金”悄咪咪把资金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半导体和AI项目的批文速度比往年快了一倍;经济数据上,上半年GDP5.3%的增速背后,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贡献了七成动力。 就连外资也用脚投票,北向资金今年净流入836亿元,8月虽然放缓,但高盛测算全球资金对A股的配置比例还卡在近十年31%的低位,未来潜力像块没拧干的海绵。

但美股真要崩了会不会拖累A股? 历史数据挺有意思:2022年美股熊市时A股跌了4个月,但这次环境完全不同。 国内流动性闸门握在自己手里,央行5月降准后MLF利率还悬着,就等美联储降息腾出空间。 华金证券复盘发现,2019年美联储降息后30天内,北向资金四次都是净流入,这次可能更猛,美元走弱预期下,人民币资产性价比突然拔高,有色和券商板块已经蠢蠢欲动。

行业轮动也透露信号。 创新药板块最近集体回调,白酒这类低位消费股却逆势崛起,资金高低切换像在玩跳棋。 寒武纪、工业富联这些AI龙头创历史新高时,成交额却缩水到2万亿以下,说明筹码被锁死了,恐慌性抛压? 不存在的。 有券商交易员形容:“现在市场像煮火锅,政策底料烧开了,就等企业盈利这盘肉下锅。 ”

当然,风险并没消失。 美国7万亿国债到期潮压在2025年,特朗普放话加关税可能搅乱全球供应链,这些黑天鹅还在扑棱翅膀。 但国内政策工具箱里塞满了备用牌,LPR下调窗口没关,财政赤字率有望突破4%,甚至房企纾困基金都在待命。 一位私募经理说得直白:“美股泡沫是美联储的亲儿子,舍不得戳破;A股牛市却是自家耕的地,施多少肥心里有数。 ”

所以别被鲍威尔的警告吓到。 美联储降息不是慈善活动,而是经济压力下的自保策略,但这份“被动宽松”恰恰成了A股的跳板。 当华尔街纠结于通胀和债务时,国内资金已经沿着“新质生产力”的路标挖出了新矿脉。 眼下3900点关口的反复震荡,不过是主力在调换车头方向,下一站,可能是科技与消费双轮驱动的慢牛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