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好·认识年年·大哥的秘密竟是?
今年刚好·认识年年·大哥的秘密竟是?
60岁创业的大哥喊你入伙,真的是人生赢家,还是套路玩家?
抱歉,我得先问一句:一个人坐在办公室发愣,突然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始由“友情”支配,这种感觉你体验过吗?反正我现在满脑子只有:“创业路上一地鸡毛,你愿意跟到老?”
打开话匣:这个创业项目靠谱吗?
把场景拉回烟台那间办公室。一个人靠着沙发边吃饼干边听60岁大哥讲营销方案,期间还指导你开外网跑流程处理内外事物。这逻辑咋看都怪怪的,对吧?要是放在《创业迷途指南》里,估计能直接列入“画饼式创业”教材。
你大哥的创意:和非洲做矿山机械生意!听上去像是什么国际贸易大项目,但细品发现,整个业务模式不就是“从网上找客户→国内代加工→发货到非洲”?这种门槛低得连百度经验都能给出一整套走流程攻略。
你大哥的“创意金矿”有三大硬伤:
1️⃣ 行业门槛太低,谁都能干——矿山设备利润高没错,但同质化严重,你拿什么跟那些玩过资源整合、会本地化运营的大厂竞争?
2️⃣ 团队基石不稳,合伙关系迷惑——先前三人合伙注册了公司,后面又把家人拉进来,你一个外人现在加入,毫无话语权,分分钟变“高级打工人”。
3️⃣ 资源稀缺,能力匹配度低——既不懂行业,又英语一般,全凭一个“友情滤镜”。真入局,你可能连业务门都摸不清。
深挖人性:友情vs现实,这场博弈该如何抉择?
可怕的不是创业项目毁灭,而是友情的绑架感。对比一下,你们曾经一起跑了两个月,结果因为争议点被“请辞”。现在他拉你重新入局,不谈薪资待遇,一句“利润平分”就想笼络你。
大哥与伙伴们占了股权80%,他自己还能塞进家人,妥妥权力布局高手。至于你?顶天就是个替补业务员,还得跑办手续加对接事物,待遇说不清,分红靠模糊承诺,业务跑了还不是最终变回他手里操作。
友情可以支撑一次创业,但不能变成职业生涯的“卖点”。不是亲兄弟,没有业务磨合,你连行业都搞不懂,照这架势进场,妥妥的“友情炮灰”。
社会现象:创业后半场,青葱不敌现实
近年来,“超龄创业”成了不少长者的选择——他们退休后不甘心,在风风光光的家庭支撑中燃起二次事业梦想。60岁创业,看似拼劲十足,其实更多是心理逃避:他们不愿接受自己退出社会舞台,试图用一次创业翻盘。
但现实残酷。许多老年合伙创业失败率奇高,因为资源、时间、认知框架统统落后,他们缺乏年轻创业者的市场敏锐,也难以破圈整合团队资源。这类创业往往停留在“套路相似,热衷空谈”的怪圈里。
这也是为什么你大哥拉来两个月拍脑袋团队,最后靠拉家人补位——创业变成“斗志拼杀场”,一切以情感纽带为动力,没有冷静商业筹码。
现实建议:想清楚,你不是救世主
加入与离开,都没有标标准准的答案。但请理性审视:
1️⃣ 评估自己的实际价值——你不懂矿山行业,连设备运转逻辑都不清晰,再加上语言门槛问题,这个业务你是否胜任?如果不能胜任,为何非要被友情绑架?
2️⃣ 问对关键问题——公司未来怎么发展?薪资待遇怎么解决?业务分红要有合同明确写清楚。别去做免费劳动力,不然职业生涯直接倒车入坑。
3️⃣ 创业不是社交活动——友情是情感,创业是现实,两者没有因果关系。不要因为大哥喊你加入,就断定自己必须义无反顾。
别纠结了,最后给你点题:
友情是筹码,但不是生意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