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协的微博最近只住着一个人,全是龚翔宇的身影,全运会火炬手和央视专访统统是她,独自承担起所有荣耀与责任
这排协的微博,最近到底是怎么了?怎么翻来覆去,就只剩下一个人的身影了?点进去,满眼都是龚翔宇,又是火炬手,又是央视专访,就连那个花絮都能给你拆成好几条发。这阵仗,这待遇,啧啧,可真是给足了排面。
可你细品,这事儿就不太对劲了。前阵子,郎导和朱婷聊东京奥运会那段“至暗时刻”的专访,那可是个多大的瓜,多大的事儿啊,怎么排协官微就跟没事人一样,一片寂静。再往前,袁心玥受伤,那也是主力队员,怎么也听不到半点动静。就连自家最得力的花旦,李盈莹,那也是查无此人,官微上仿佛不存在似的。
这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突然有一天,父母只围着一个孩子转,使劲夸,把最好吃的、最稀罕的全给那个孩子,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到处宣扬:“瞧瞧,这就是我们家最出息的!”你说,其他孩子心里什么滋味?
现在的情况,又能为啥呢?无非是因为,现在能扛事的,就剩下她了。场上的“劳模”称号,可不是白叫的。龚翔宇,这姑娘真的像是块铁打的,哪场比赛不是她在后面默默地兜底?一传、防守、进攻,三个位置来回切换,全程在线。有时候看直播,真的能看出来她累得脸都快发白了,可下一个球该扑的,还是得扑,一点没含糊。
这些荣誉,这些关注,都是她一分一分的努力拼回来的,一个球一个球硬是磕出来的。她配得上,这点毋庸置疑。只是,看着她一个人站在那里,享受着所有的镁光灯,心里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有点心疼。
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泼天的富贵”,其实也是“泼天的责任”啊。当所有的光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她自己的影子,都会被拉得特别长,特别重。这压力,谁能真正体会到呢?
小宇,继续加油吧,我们都看在眼里。但说实话,心里也特别盼着,队伍里能快点多站出来几个,大家一起分担,一起扛着。这样,她也不会那么孤单,那么累。
还记得2019年的世界杯吗?那场对阵荷兰的比赛,最后几局,比分咬得有多紧,全场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那时候,龚翔宇在关键时刻的一传和防守,真的稳得一批,给主攻们创造了多少机会。她那时候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现在更是。
而且,你看那些比赛的统计数据。2021年的女排联赛,她在很多场次的得分和效率上,都是全队顶尖的。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都是实打实的数字摆在那儿。哪个队员能像她这样,在攻防两端都持续贡献稳定的输出?
你想想,当球队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谁最先响应?往往都是龚翔宇。不是说其他队员不好,而是现在的境况,确实是需要有人承担更多。这份承担,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这种“只住着一个人”的情况,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只是这次,似乎格外明显。以前,我们能看到很多队员轮流站出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都有自己的发挥空间。感觉就像是把所有的资源和关注度,都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年轻队员还没准备好,还是队伍整体的韧性需要加强?排协在做决策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这样过度集中关注,对运动员本身会不会造成更大的压力?
我们看到的是她光鲜的一面,是她被采访,被表扬。但谁又看到,她私下里付出的努力,承受的压力,还有可能出现的焦虑?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看到她的身影,你真的会觉得,她就像是那个在风雨飘摇中,努力稳住船帆的水手。她尽力了,而且做得很好。但如果船上只有她一个人在划桨,那这艘船,又能划多远呢?
我们作为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人人都能发光的集体。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这不仅仅是对队员好,也是对整个排球运动的发展有好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排协最近的微博,为什么只剩下龚翔宇的身影了?这背后,究竟是战略性的选择,还是无奈的现实?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她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如何让更多的人,也能走到聚光灯下,分担这份荣耀,也分担这份责任?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