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调西兵团,粟裕带主力,东线留骨干
想起豫东战役快到收尾,大伙说多讲讲细节,可不能一带而过,这里面绕来绕去的问题不少,有些还挺让人头大。陈毅为啥跑去西兵团,这事当时那么多电文,这么多细节,现在倒成了历史迷案,值得好好捋捋。
当时军委意思明明白白,粟裕带五个纵队去西边,主攻方向向鲁西南。理由说的,归纳下来三个字,指挥、便利、人事。不是说谁想去哪去哪,完全还是看大局。有人现在喜欢说什么“带走指挥机关”,还有什么“东线不要指挥机关了”,想想就觉得这事怪怪的。真按这种逻辑打仗,能打谁去?这一茬儿肯定绕不过,不如原原本本说一遍。
先说军委当时连续的紧急电报,看的脑瓜子疼。8月4日,军委点名粟裕当西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士榘副司令员,唐亮副政委,负责五个纵队。这个五纵队,哪五个?就第3、第8、第10、第1、第4纵队,都是硬茬。当天还催了一下,粟裕得赶紧经聊城去郓城,指挥部队就地休整,行动不给敌人喘息机会。粟裕要是还没到,这几个纵队先归刘邓指挥,有了配合,粟裕到后就受刘邓指挥。陈毅带着六纵、九纵水退后往东,继续钳制鲁中、鲁南敌人。供给重心要转到鲁西南。
再补一句,事实就是五纵队主力先东进,粟裕还没到,刘邓先指挥,这挺有意思,“谁快谁上”,战场节奏谁也不能等。能看出来,中央想的是快刀斩乱麻,谁能调动谁上,不是“东线不需要指挥机关”,而是人和部队都要机动。
讲到这里,有人就会问,为啥后来又让陈毅去?有人说档案里面写的是“人事关系及指挥便利”,那到底指的啥?说到底,主力齐了,不带头的行吗?粟裕这边,马上给军委写信,说带六纵西进比较合适,还建议陈毅一块儿去。陈毅什么身份,整个华野的大头,老同志、老典型,这华东这些年谁指挥的还用说?不是一句行政区划能圈出去的事。
这会儿指挥部队,再来分一遍,东面肯定还得留点骨干。二纵、七纵、九纵,谭震林、黎玉、许世友这仨老哥坐镇,东兵团也不是不成气候,但谁都明白,真要啃硬骨头,主攻那一摊,离不开最有分量那几个。粟裕就忙着和中央讲理,坦坦荡荡——这队伍,陈毅带更服帖。军委听了,二话没说,同意。陈粟同去,六纵也带上,东兵团另组,供应点往渤海挪。
身在局内看全国,华东战局是往外线转。原来都习惯内线兜底,这一回重心移到了鲁西南,山东这块儿反而成辅助。调兵人事,既有安排也有现实难处。换句话说,集中骨干,集中补给,黏住陈毅,不带着还真说不过去。西边那场大仗都是新主力,陈毅镇得住,士气就不一样。这不是谁能调谁不能调,是组织原则加实际需要。
你回头看那几个电报,哪一个说“东线不要指挥机关”?压根没这话,极端一点说,这是后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场节奏紧,指挥机关到底在哪里,随部队走。鲁西南成了关键,指挥中心就过去了。再不说,兵马大迁徙,后勤全线转移,全得靠高层直接下令。
说回人事。有网友开玩笑,说“主帅不能只靠电话遥控”,其实一点也不假,那年代传达命令,有时候得骑马亲自送,不带点猛将过去,不放心。这是人情还是纪律?两样都有点。但更深的,其实是一种组织方式。陈毅那会儿,不愿意光当牌子,真上火线,战士有盼头。粟裕是搞谋略的,但人情世故、队伍归属,那还得大哥挂帅。光看电报和“人事便利”四个字,容易漏掉火线上的气氛和心理。
领导一换,有人就开始“东线丢了指挥”,其实事实正相反,兵力虽然分散,指挥关系更理顺。西边粟裕带队,关键是配得上那票老下级。陈毅没过去,一帮资历老的未必能老老实实。一说陈毅来,大家齐心了。打仗归根到底人和钱,钱跟着陈毅,兵跟着陈毅,实际指挥一路顺风。
东线不空着,谭震林、黎玉、许世友干内线,很清楚,职责差别。华野主力全身心扑到鲁西南,耗上劲,打主攻。这层意思,很多档案都讲明了。还有一点,有人热衷说“机关搬迁”,其实不是机关搬走,而是主力在那,机关人去哪就去哪,这才叫自然而然。
比较现在网友的讨论,有的说成“谁抢功劳谁上”,面上对,其实完全不对当时氛围。大部队西进,贪功能用吗,胜负生死攸关。你说东线不重要,但真的是那样,谭震林早就调走了,那还需要三路人马坚守?实际那两边配合是死死咬着,互为犄角。
这让我又想起外军打仗,常说主帅后面指挥员多、电话多,实际摩擦大。中国军队这种结构,主力调动跟着人走,没有那么多繁琐分工,反而灵活得很。人去哪,气氛干劲都带着走。对比下,美军那种指挥,大兵前面怼命令,后方一堆人掐指挥权,紧要关头反而断档,效率哪里比得了。当时华野主力调度,完全是力量和信任的结合。
打仗哪有十全十美,最怕捆死条条框框,总想一招定天下,真到现场,生死都是看人。主力归拢,主帅亲临,就是这个理。
把话说到最后,陈毅去西兵团,既不是什么机关搬迁,也不是内线外线谁重要谁不重要,更不是简单几个人调动的问题。这是整个战略节奏的问题,是人心士气的问题。主力去哪,指挥机关就去哪,陈毅去西兵团,等于把灵魂带过去了,这仗还怕打不下去?东线留人有章法,西线主战场旗帜鲜明,这局怎么打都有气势。历史的逻辑不会骗人,一招一式都是形势需要,没那么多阴谋论。陈毅当年那一去,换来鲁西南稳住局面,后面豫东战役的胜利,就是顺理成章。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