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就是选牌局:你进的是增量市场,还是存量绞肉机?


最近老有人在后台问,说自己手头攒了点钱,脑子有点想法,下一步是润去国外还是在老家深耕,选个城市跟选人生伴侣一样刺激,生怕49年投国军。

我一般不回答这种问题,因为本质上这是个玄学。

但所有的玄学背后,都有一套硬核的概率论。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城市这门玄学,聊聊为什么有的城市是潜力股,有的城市是P2P,看着光鲜,进去就得接盘。

你以为选城市,看的是GDP、摩天大楼和地铁线路图?

那都是上个时代的玩法了,跟诺基亚比谁的按键更耐磨一样,属于刻舟求剑。

真正决定一个城市未来十年是起飞还是趴窝的,是它能不能扛住未来的三大天灾:人口结构塌陷、AI教你做人,以及老天爷分分钟让你体验什么叫末日生存。

最近,有个叫HigherCaps的地产分析平台,搞了个《2025–2035北美十大增长型城市排名》。这榜单就有意思了,它没盯着过去谁家孩子考了100分,而是开始预测谁家孩子未来十年能上清华。

他们用了四个尺子来量:自然人口增长、净迁入人口、AI适应力、气候适应力。

翻译成人话就是:你家还能生吗?外面的人还爱来吗?AI来抢工作时你顶得住吗?以及,当别人家被淹被烤的时候你家还能开空调吗?

结果你猜怎么着?

多伦多-滑铁卢这个城市圈,直接把西雅图、达拉斯这些美国狠角色按在地上摩擦,拿了第一。

这事儿魔幻了。

多伦多?那个房价高到让人怀疑人生,交通堵到怀疑宇宙,冬天冷到连北极熊都想穿秋裤的地方?凭什么?

这就要说到一个残酷的商业逻辑了。

一个城市的发展,就像一家创业公司。创始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商业模式。

多伦多-滑铁卢的商业模式,就是“全球人才收割机+未来科技孵化器”的梦幻组合。

你看它的得分,净迁入人口和AI影响力,直接拉满,10分。

这叫什么?

这叫把核心发动机和涡轮增压都给你配齐了。

一个城市想要发展,最核心的资产是什么?不是土地,不是矿产,是年轻的、受过教育的、玩儿命搞钱的人。

多伦多就像一个开着无限火力挂的巨型人力资源服务器,疯狂吸纳来自全世界的工程师、医生、金融民工。加拿大这个国家层面的移民政策,等于把人才筛选漏斗的入口开得巨大,然后把最精华的那部分,直接喂到嘴里,喂给大多伦多地区。

这些人来了,要租房要吃饭要消费要创业,需求就来了,经济的齿轮就转起来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哪怕本地人生育率一般(自然人口增长只拿了5分),但它的人口盘子依旧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这就像打牌,你自己手里的牌一般,但架不住你有个外挂,能源源不断地从牌堆里给你换好牌。

而滑铁卢,就是这个组合里的“技术信仰”。

滑铁卢大学、Vector Institute这些机构,不是在研究怎么让AI帮你P图,而是在定义下一代AI。

当别的城市还在讨论AI会导致多少人失业时,这里在创造需要用AI才能干的活。

这就好比互联网浪潮来了,有的城市在琢磨怎么保住报亭的生意,而有的城市在琢磨怎么开网吧和搞电商。

AI适应力,本质上不是一个防御性指标,而是一个进攻性指标。它衡量的是一个城市从被时代颠覆的对象,变成定义时代工具的玩家的能力。

不能适应AI的城市,就像当年抱着算盘看别人用计算器的会计,不是你不够努力,是你的整个工种都被时代拉黑了。

最后看气候适应力,这个东西前几年大家当段子看,现在是真金白银的风险。

你看看榜单上那几个美国南方兄弟,奥斯汀、达拉斯、坦帕湾,气候分低得可怜,不是3分就是4分。

这是什么概念?

解释一份城市的财报,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死是藏不住的。气候风险,就是一个城市体检报告里那个越来越大的肝部阴影。

这意味着未来更高的保险费用、更脆弱的基建、以及更差的居住体验。当夏天变成一场持续数月的烤箱模式,当飓风成为年度固定节目,用爱发电是没用的,资本和人才都会用脚投票。

多伦多和卡尔加里这种“北方气候避风港”,就成了天然的赢家。不是它们做得有多好,纯粹是同行衬托。

房子买不起。交通堵成狗。冬天冷到哭。

这日子还怎么过?

过啊,因为别人家日子更难过,这就叫残酷的“比较优势”。

排在第二的卡尔加里也很有意思。

这哥们以前是典型的“资源咖”,靠石油瞎积薄发,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油腻。但凡是资源咖,都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抗周期能力极差,国际油价一打喷嚏,他家经济就得进ICU。

但现在卡尔加里学聪明了,开始搞经济多元化,科技、物流、文创,什么都搞一点。

这就好比一个只会一招“降龙十八掌”的莽汉,突然开始修炼“凌波微步”和“乾坤大挪移”了。虽然功力还没到家,但起码在被人打的时候,知道怎么躲了,而不是站着硬抗。

再加上它气候适应力满分,生活成本又比多伦多温哥华低,自然成了很多人“退而求其次”的最优解,人口也是哗哗地进。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型,从“快种快收”的资源收割模式,转向更可持续的生态经营模式。

所以你看,这个榜单,表面上是在给城市排座次,实际上是在给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打分。

它撕开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告诉你一个赤裸裸的真相:

未来,属于那些能持续吸引“人”、能拥抱“新工具”、并且自身“物理生存环境”过硬的城市。

这套逻辑,不仅仅适用于北美。

它适用于全球任何一个角落。

你所在的城市,是在拼命吸引年轻人,还是年轻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逃离?

当新一轮技术革命来临时,它是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还是会让一半的人瞬间失业?

当极端天气成为常态,它有能力应对吗?

榜单只是参考。数据只是过去。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在那些愿意用脚投票的人心里,以及他们银行卡的余额里。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解这套逻辑,不是为了去指点江山,而是为了看清自己脚下的路。

选择一个城市,就是选择一个生态位,是选择一种你未来十年、二十年要面对的牌局。

你选的这个牌局,是玩家们都在不断加注的增量市场,还是一个大家都在拼命出逃、看谁跑得慢的存量绞肉机?

想清楚这个问题,比你看一百份财富密码,都重要。

毕竟,商战的本质,不是谁的拳头硬,而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而人生的选择,同样如此。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