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在打造第四艘航空母舰?国防部回应:核动力非唯一重点
关于第四艘航母是不是在建的问题,现已有了新的说法。9月25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透露,咱们正根据国家安全的需求和装备技术的进步,推动航母的建设工作。
虽然这话听着没说得特别明白,但实际上已经把建航母的事透露得很清楚了。核心就两个点:一是咱们发展航母实力,二是这两个点都在推动咱们的第四艘甚至第五艘航母的建造进程。
这两个主要的点就是:一是要加强咱们的航母实力,二是推动第4艘甚至第5艘航母的建造计划。至于咱们国家未来的航母建造会按照哪些套路来走,这个其实还在按照既定的节奏进行,基本上会持续保持规划中的发展步伐。大伙儿关心的,估计就是再过5年、10年左右,我们到底会拥有几艘航母,是不是能达到大家心里预期的那个数。
美国是我国建造航母的外部推动力
咱们先提这个要点,发言人说的“根据国家安全需要”,那么咱们国家的安全形势到底是个啥?其实这事不用说太多,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心里有数。
暂且不谈台海问题拖了这么久,且越发复杂、局势更为紧张的事情,就单说美国对咱们国家的全面封堵,这就给我国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和威胁。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反倒成为推动咱们大力发展航母的最大外部动力。就是说,要不是有美国的限制,要不是它一直把我们当成头号战略对手,咱们可能根本不会去追求、更别说发展出那些更先进的航母技术了。
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要是你够强,再硬的弹簧也能被压下去。我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差不多就是这二十多年来不断克服各种难题、迎接各种挑战的过程。
美国恰恰是这个最大外部阻力的同时,也是推动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由此一来,无论我们的航母规划怎么定,发展还是建造,基本上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装备技术在不断升级
航母的打造不仅仅在于体积越来越大,数量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它的装备、技术水平和建造思想在不断创新和提升。回想当年,我们拖回来那艘满是锈迹的铁壳子时,国家的航母研发之旅就是从模仿和借鉴开始的。
跟美国比起来,我们起步稍微晚了点,但就整体来说,在我们开始发展航母的时候,全球的航母技术和设计理念已经变得相当成熟和系统化了。也就是说,我们面对的航母建造领域,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技术。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的航母发展速度格外快,从第一艘到第三艘,再到现在隐约现身的第四艘,不仅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研制和建造的时间也愈发缩短。过去有人说,咱们造驱逐舰像下饺子似的方便,未来建航母也会变成一样的速度。
航母舰载机弹射起飞的技术已经在训练中逐步成熟,如果未来第四艘是真正的核动力航母,那意味着搭载的是以核反应堆为核心的高性能动力装置。我国在这方面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完全有能力把这种先进技术装备到航母上去。
有一个挺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可能觉得一旦核动力航母出来了,未来就不怎么造常规动力的了。其实不一定,因为在航母的动力系统方面,专门为常规动力设计的大功率燃气轮机技术一直都没有停下研发的步伐。
换句话说,以后航母的动力体系可能会走两条线,一边是核动力,一边是常规动力。特别是常规动力,虽然整体能量输出比不上核动力,但只要解决了功率的问题,依旧是航母不可或缺的主要动力来源。
这些年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加上装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设计理念的不断升级,这两大因素,直接催促着我国航母的发展。我们不仅在研发理论方面要走在前头,建造方面也一定会迎头赶上,甚至还要超越美国。
只要这个发展方向保持不变,再过十年,我国的航母数量可能会比现在多一倍。
10年后的6个航母编队
按外界目前的猜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至少得组建6个航母编队,也就是说要有6艘航空母舰,其中两艘是常规动力类型,其余的4艘都将装备核动力。要是这个推测靠谱,那第四艘航母就一定会是核动力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建造的相关工作早就已经开始着手了。
在之前的建造环节中,我们花了不到十年时间,就搞定了一系列挺复杂的技术,比如核动力、直通甲板以及电磁弹射的研发和制造等等。
正是因为克服了更难的难题,所以后续的航母建造不仅速度会提升不少,还能引入更多的新技术、新思路。这一发展趋势让我们完全出乎美方的意料,出其不意。
很多事情乍一看似乎没有关系,其实里面藏着一套联系。为什么特朗普上台后就一直强调要搞振兴造船行业呢?原因很简单,美国人早就意识到,我国的航母建造技术正不断迈向更大的突破。反倒是美国自己,近年来造船业一直在没落,甚至军舰的维护都得外包给别人来帮忙做。
要是在十年以后,中国真的搞出六个甚至更多航母战斗群,那美国曾经在全世界横着走的姿态,可能就彻底翻转过来。也难怪美国现在会这么着急。
美国人的优势渐渐缩减,实际上也反映出我们国家的航母整体提升得挺快。不光是要建立战斗群和编队,未来更得围绕航母的实战需求,做出更切实可行的规划。
这些航母编队未来不仅能守护国土,还能在大洋上自由驰骋。甲板上的舰载机,不管从设计理念还是制造工艺来看,都是世界顶尖水平。美国人还挺担心,我们正在把无人化甚至隐形的舰载机装备到航母上。
对于美国人而言,这已经不再是什么遥远的未来,而是逐渐变成逼近的实在问题了。不妨一起瞧瞧下一阶段航母制造和研发的新潮流吧。
航母技术发展的四个方向
先说说第一个发展方向,也就是航母的动力系统。随着越来越多高性能舰载机被装备到航母上,要是航母本体没有强力的动力系统支撑,那可就玩不转了。毕竟,要载着这么多武器装备和几千官兵在海上长时间漂泊,动力必须得跟得上才行。
所以说,未来航母的动力系统技术肯定还会继续往前迈进。按计划,航母的电力系统装机容量会逐步推进到百兆瓦级别,也就是说,能量输出更大、更稳定,持续时间更长,还得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来看,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已经开始变成现实,应用到实际制造当中了。
关于航母的整体结构和体积问题,大家都知道,航母之所以被称为“活靶子”,主要是因为它的体型太大,信号辐射也很明显,很容易被持续监视和跟踪。那么,将来会有哪些办法来应对这些烦恼呢?
这就扯到隐身技术和那些相关材料的实际应用了,现在一些小型水面舰艇已经在推动隐形技术的发展,随着经验不断积累,未来的下一代航母设计建造时,很多隐身技术也会被弄到这个庞然大物的身上。
除了这个,建造航母时还会改动它的整体体积结构,特别是上层建筑,未来可能会采用一体化设计,这样上层空间就能明显变得更紧凑,从而降低被侦察到的风险。整个航母看起来会更低矮、简洁,某些结构或许会被简化,甚至直接省略掉一些部分。
第三个方向涉及航母的武器和舰载机系统,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高性能舰载机和无人机的发展,能大幅度提升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和效能。
不过,那些性能强劲的舰载机通常会占用更多空间,导致航母上的机库容量跟不上。想要根本性解决这个矛盾,就能大大增强航母的战斗能力。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在大力推动舰载无人加油机的发展,也就是说,能给航母上的舰载机实现空中加油。根据之前的一些试验,无人加油机能够把十几吨的航空燃油送到距离航母差不多一千公里的空域,这样一来,舰载机的打击半径可以扩大超过七百公里。
第四个方面是关于航母建造中用到的关键材料。现在各种高性能材料越来越多,带有特殊性能的复合材料也在大量使用,这些东西都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雷达的反射面。
有了这四个重要方向,未来航母在实质性突破上肯定会越来越明显。不过咱也得明白一点儿,我们在不断进步,美国肯定也是不会停下脚步的,他们一定会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美国接下来可能做些什么?
目前美国的航母发展策略,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动力,转而采用核动力咯。不过,他们也清楚,这么干问题不少,花的钱肯定也不少,维护时间、建造和拆解整个过程都得耗费好长时间。
美国的造船行业正处在衰退的状态中,于是一些军方人员和技术专家在国内开始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路线,寻求新的出路。
有人觉得,今后没必要再造那么大号的航母,倒是应该缩一缩体积,增加中型航母的数量。美国人换个招,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未来的舰载机可能会更多地依赖无人化技术。
这样一来,舰载机的大小或许会相应变得更小,整体的航母尺寸也能随之缩减。在造价和工期方面,建造中小型的航母无疑可以显著提升效率。
目前来看,美国的航母建造思路依然偏向超大型,福特级航母还在持续建造中。到明年或后年,新建的航母也会陆续下水投入使用。
这就意味着,美国的航母发展思路即使有所变化,未来五到十年里,仍然会沿用目前的模式。毕竟,这些航母都还在服役,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全部淘汰,换成一批新的。
结语
咱们国家的航母建造已经不再是刚起步阶段,而是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新技术不断融入其中,建造速度也是在不断提速。随着整体效率的提升,未来这些航母不仅会更好用,还能逐步扩大到全球范围内执行任务,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着。
大家现在盼着第四艘航母能早日下水,实际上就是期待航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本上是在盼望咱们中国的航母能像美国那样,在各大洋自由驰骋。如今,这已经不只是个趋势,而是在不远的未来就能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