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来了,特朗普下令出兵,美国导弹升空,白宫或被动“关门”?


美国这几天的乱象,完全是“三重暴击”一起砸在自己身上。导弹试射、波特兰派兵被告上法院、政府差点没钱运转,一周之内全赶一块,美国网友的调侃很到位:过去是看别人出事,现在是自己成了最大笑话。

第一件让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场被捂到月底才公布的试射。9月28日,美国五角大楼终于承认,美海军在9月中旬用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从佛罗里达州外海放了4枚“三叉戟Ⅱ”D5弹道导弹。官方不停强调没装弹头,掉进了大西洋,具体位置不方便透露,而且是年度常规测试,和国际局势没关系。

这话放出来,懂行的人是不可能全信的。查一眼公开数据就清楚,“三叉戟Ⅱ”D5是美国海军的核威慑王牌,从1990年服役到现在,射程可达11000公里,从东海岸能覆盖欧亚大陆大半地方,还可以带多枚核弹头。一次性试射4枚,这叫“亮家伙”,目的不言而喻。

把近期的地缘政治拼在一起看,这场试射像是在同时向几个方向放信号。加勒比海,美军刚增兵,还搞演习,把墨西哥、委内瑞拉逼得调兵备防;美伊关系被英法德推动的联合国制裁弄得再次僵掉,伊朗直接放话会用一切手段反击,这波导弹很可能在警告伊朗;巴以冲突,美以这边越来越孤立,英法德接连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这手也有为以色列撑场的味道。

还有一组小细节很刺眼,特朗普前阵子把“国防部”改成了“战争部”,几天后,美国防长召回全球几百名将领在国内开会。欧洲媒体不客气地解读,这是一连串危险信号的叠加。

翻到第二件事,是波特兰的派兵风波。9月28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宣布,按国土安全部长的请求,为应对国内极端分子,他已下令五角大楼向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派200名国民警卫队,执行期60天,之后要不要加人看情况。防长隔天官方确认这一决定。

地方政府的反应很直接:不欢迎。俄勒冈州州长说我们自己的警察够用,联邦军队来只会添乱;波特兰市长更直截了当,认为这是滥用联邦权力搞政治秀。9月29日,州政府和市政府联合声明要起诉联邦政府,目的就是拦住这些兵进波特兰。

这种冲突,两边都不是第一次碰了。2020年,特朗普就派过联邦特工去波特兰,结果引发大规模抗议,最后撤兵收场。去年他试图在华盛顿、洛杉矶等地派兵,也被地方顶了回去,法院还裁定这是越权行为。

最烧脑的,是第三件事:美国政府差点停摆。按规定,9月30日午夜新财年开始,如果国会两党在此之前没谈好新的拨款法案,联邦政府里所有“不必要部门”就得关门,像公园、博物馆这样,几十万公务员可能领不到工资。这就是美国人说的“政府停摆”。

两党这回依旧互相指着对方,毫无进展。截至今年9月,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4万亿美元,也就是人均债务10万美元。民主党想多投教育、医疗,共和党不干,还要砍福利。9月中旬,民主党直接否了共和党的拨款方案,双方彻底谈崩。

9月28日,特朗普才出来说要叫两党高层开会,争取别停摆。问题是他刚对民主党管辖的波特兰派兵,双方气头上要在3天内达成共识,难度比登天还大。《纽约时报》一句话打了预防针:“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停摆几乎已成定局”。

这三桩事绑在一起看,美国的困境就很清晰了。国际上,想充“老大”形象,却处处受限;国内,政治斗争进展到不顾运转;财政上,黑洞越来越大,国债逼近不可持续。网友那句“后院快着火了,还想着去别人家救火”说得不算夸张。

更关键的是,军方和地方、两党之间的信任已经消耗殆尽。一次导弹试射,不管官方怎么淡化,都在被解读成对外示威;一次派兵,地方直接告到法院;一次预算谈判,变成僵局倒计时。三条战线同时拉紧,美国这辆车很难一边修一边开。

加勒比的军事动作,伊朗的潜在反击,巴以的外交孤立,美国要想同时处理这些战场,内部的稳定是前提。可现在这个前提摇摇欲坠,财政悬崖就在眼前,地方政府跟联邦对着干,军队的动作又让外界猜测不断。

美军那4枚“三叉戟Ⅱ”D5,其射程和搭载能力摆在那里,国际各方当然会拿着地图做推算,看看自己的城市会不会在覆盖范围里。加勒比和中东的盟友也会琢磨,美国是在安抚,还是在警告。欧洲对美国的信号更敏感,尤其是在英法德已经表明对巴勒斯坦的立场后。

波特兰的案例,让人想起2020年的街头冲突,那种从地方到全国的蔓延速度很快。联邦军队与地方执法的重叠,往往会加剧矛盾而不是解决问题。外部有人观察,美国在这种内部摩擦时做出的对外强硬动作,往往会被解读成转移注意力。

财政的状况,更是长期问题的集中爆发。34万亿美元的债务是硬数字,拨款法案谈不拢意味着亏空将继续。教育、医疗和福利的分歧,不仅是政策路线不同,还直接关乎选票,这让双方都不愿退一步。

特朗普同时推动对外军演、对内用兵,再加上财政谈判,他自己的政治品牌也被绑在这几件事上。地方的抵制、国外的警惕、财政的倒计时,这些因素会在很短时间内叠加,形成压力。外界看美国,不再只是看它在战场上的动作,还会紧盯它在家里的稳定性。

波特兰的起诉,其实是对联邦权力边界的一次挑战。地方的法律兵力安排本应有自主权,可一旦联邦用安全理由介入,就会触碰这个边界。过去法院的越权裁定,已经为现在的诉讼提供了案例支持。

导弹试射官方称是年度惯例,但每一次惯例都会被放在当下的背景下解读。加勒比的演习看似独立,和试射一组合,就会让人猜测是真正的战略布局还是政治信号。伊朗的反击威胁,让这个信号可能更具有针对性。

财政危机的倒计时没有因为这两件事停下,反而因为它们的争议性,让政治气氛更难以缓和。拨款法案里对不同领域的分歧,与地方对派兵的抵制,是同一套矛盾的不同表现,权力在哪里生效、资源怎么分配。

在这种重叠的冲突里,美国的行动空间被压缩。它习惯用军力和金融工具在外塑造秩序,但现在自身秩序的不稳定,正在削弱它对外的影响力。一次又一次的试射、一场又一场的地方抵制、一轮又一轮的债务谈判,全都在重复这个现实。

所以,从佛罗里达外海的那艘“俄亥俄”级潜艇,到波特兰法院里的那份诉状,再到国会山上的预算僵局,美国的困境不在某一个点上,而在这些点一起向它压过去。外界对它的观察,已经不仅是军力展示,还包括能不能把自己稳住。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