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国会议上泽连斯基硬扯中俄,一步错棋断送乌克兰国运前程!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纽约联合国总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空气里都是那种小心翼翼、字斟句酌的味道,上百个国家的头头脑脑们,西装革履,表情严肃,好像连呼吸都要遵循外交礼仪。然后,泽连斯基走上去了。发言的前半段,一切正常,感谢、谴责、呼吁……都是标准流程。可就在最后,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要平淡收场的时候,他扔出了一颗炸弹。

“没有中国,普京的俄罗斯什么都不是。”

整个会场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又在零点一秒后瞬间炸开,嗡嗡作响。前排那些西方代表,有人嘴角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轻轻点了下头;而后排,那些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外交官们,脸上的表情可就复杂多了,眉头拧成了疙瘩。同声传译的耳机里甚至都出现了一瞬间的空白,那个小小的停顿,充满了震惊和不确定。他到底在干什么?在这样一个地方,把一个明明置身事外的第三方,用如此粗暴的方式,直接拽到了聚光灯下,还顺带用一种近乎羞辱的口吻,评价了另一位大国元首。这到底是走投无路下的神来之笔,还是一场输定了的疯狂赌博?

千万别以为这是他一时冲动,脑袋一热说出的胡话。不,这背后有一条清晰得可怕的线索。你把时间往前倒一倒,就在联合国发言的十天前,在一个经济论坛上,他就已经开始“试探”了。当时他对面坐着特朗普的特使,他先是客气地感谢美国,然后话锋一转,像是不经意地提起:“要是中国能像您一样来基辅看看,这场战争可能早就结束了。”听着像是在请求调停,对吧?但仔细咂摸一下,这话里有钩子——他把战争拖延的责任,悄悄地分了一部分给中国的“缺席”。

再往前,G7广岛峰会上,面对着西方媒体的长枪短炮,他也说过,“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都依赖中国的支撑”。但那时候,话还留着三分余地,“依赖”和“支撑”,听起来总归是中性一些。可这次在联合国,他直接撕掉了所有伪装,把“依赖”升级成了“什么都不是”。这个意图,简直是赤裸裸的,他就是要用最粗的钉子,把“中俄深度捆绑”这个标签,死死地钉在全世界的脑门上。

他为什么这么急?急到连外交场上最基本的体面都顾不上了?

因为他真的快撑不住了。战场上的局面,远不像宣传中那么乐观。喊了半天的“大反攻”,雷声大雨点小,除了消耗掉堆积如山的西方援助物资,并没有啃下多少硬骨头。坦克变成了废铁,导弹库存见了底。更要命的是,冬天要来了。国内的能源设施三天两头被炸,老百姓能不能用上电、烧上暖气都成了问题。战争打了快两年,那种疲惫感,像瘟疫一样在国内蔓延,连议会里都开始有人小声嘀咕:这么打下去,到底图个啥?

外部环境,更是雪上加霜。欧洲那边,德国、法国的大佬们开始公开“哭穷”,说援助的担子太重了,我们自己家也有一堆烂摊子。而最大的金主美国,国会里为了援乌的钱吵得像个菜市场。特朗普嘴上为了选举,喊着“乌克兰能赢”,可谁都知道,让他真金白银地掏几十亿出来,比登天还难。泽连斯基不是没想过别的办法,他向印度示好,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他,转头继续开开心心地买俄罗斯的便宜石油。他想拉拢“全球南方”,可巴西、南非这些国家早就明确了:我们中立,别拉我们下水。他环顾四周,绝望地发现,能搅动全球舆论,能同时刺激到西方神经的,好像……只剩下“中国”这张牌了。

可他这套看似精明的算盘,恰恰踩了两个外交上最致命的雷。

第一,他完全无视了中国的立场,想用舆论强行“绑架”中国。中国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摆在桌面上:我们不是冲突的制造者,也不是参与方,更没有给任何一边送过一枪一弹。中方提出的和平方案,在联合国一次次的促谈呼吁,都是在为和平降温。至于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那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再正常不过的生意,总不能因为我们关系好,你打仗了,我就得自断手脚吧?他这么一搞,不但说服不了中国,反而让很多国家,尤其是那些同样奉行独立自主的“全球南方”国家,心里极其不舒服。谁都不喜欢被人指着鼻子逼着站队,泽连斯基这一闹,反而让他们更坚定了:离这趟浑水远点。

第二个错,就更离谱了。他当着全世界的面羞辱普京,这几乎是亲手焊死了所有和谈的大门。战场上可以刺刀见红,但外交谈判桌上,最起码的尊重是底线。在联合国这种场合,用“什么都不是”这种街头混混吵架一样的词,去形容另一个国家的元首,除了让对方怒火中烧,让矛盾彻底激化,没有任何好处。俄罗斯的和谈条件一直放那儿,“承认克里米亚和四地入俄”,你可以不同意,可以讨价还价,但他非但不去触碰这个核心问题,反而进行人身攻击。这不等于告诉全世界:我不想谈,我只想继续打。

更有趣,或者说更可悲的是,这场他自导自演的大戏,他自己都没能把角色演到底。

就在联大那番“豪言壮语”后没几天,他接受采访,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说,“愿意在中立国和普京见面”,还特意点名了哈萨克斯坦。给出的理由是什么呢?他说:“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友好邻国,中俄都能接受”。

这操作……简直让人看不懂。一边在联合国把中国描绘成俄罗斯的“幕后黑手”,一边又想借着“中国的友好邻国”这个名头来促成和谈。如果他真觉得中国是关键,为什么要在全世界面前公开施压,把关系搞僵?如果他觉得中国“不作为”,又为什么要把会谈地点选在一个和中国关系如此紧密的地方?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内心的焦虑和矛盾已经完全掩盖不住了。他想两头下注:既要演给西方看,你看我对华多强硬,快给我打钱;又要暗中利用中国的影响力,给自己留一条和谈的后路。可惜,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最终只会两头不讨好。

就连他最指望的西方世界,也没完全按他的剧本走。特朗普是口头附和了几句,但美国国内反对无休止援助的声音越来越大。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直接表态,必须“和中国保持对话,不能切断合作”。西方的政客们比谁都精明,他们清楚,把中国彻底推到对立面,对谁都没有好处。泽连斯基想靠“捆绑中国”来敲诈更多援助的算盘,大概率是要落空了。

说到底,泽连斯基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在国际舞台上设计一场又一场的“舆论秀”,而是转过身,勇敢地面对自己国家的现实。乌克兰的人民需要的不是电视上总统激昂的口号,而是冬天里温暖的房间,和不用担心空袭的街道。战争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西方的援助更不可能天长地久。

现在回头再看联大那场惊动四座的发言,与其说是深思熟虑的策略,不如说更像是一次被逼到墙角的孤注一掷。他试图制造更大的矛盾来换取支持,试图贬低对手来提振士气,结果却把自己绕了进去,陷入了更深的尴尬。中国不吃这一套,俄罗斯不接他的招,西方的支持摇摇欲坠,“全球南方”也与他渐行渐远。外交的核心永远是对话与妥协,而不是“拉踩站队”的口水仗。如果继续沉迷于制造话题和表演强硬,恐怕只会让乌克兰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毕竟,再高的舆论热度,也烤不暖乌克兰的冬天。而冬天,真的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