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路边卖兔被罚 3 万,抱着一笼兔子站在办事窗口:我卖自家兔子犯啥错了,今天非得讨个说法,不能不明不白挨罚!
"凭什么罚我三万!" 赵建民的声音在县政务大厅里炸响,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铁丝编织的兔笼,里面装着十几只毛茸茸的白兔,被这突如其来的吵闹声吓得缩成一团。
办事窗口后面,年轻的工作人员王小丽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
她在这里工作三年了,什么奇怪的事都见过,但抱着活兔子来办事的,这还是头一回。
"师傅,您先别着急,有什么事咱们慢慢说。" 王小丽起身想要安抚这个满脸通红的中年男人。
"慢慢说?我老婆还躺在医院里等着钱治病呢!" 赵建民的眼睛布满血丝,声音都有些嘶哑,"我就是在路边卖了几只自己家养的兔子,他们说我违法经营,张嘴就要罚三万块!这不是要我们全家的命吗?"
大厅里原本安静办事的人们纷纷投来目光,有人开始低声议论起来。赵建民丝毫不在意这些注视,继续激动地说道:"我养兔子二十多年了,从我爸那一辈就开始养,什么时候说过不能卖?现在突然冒出个什么法,还要罚这么多钱,这世道还有没有天理了?"
王小丽看到情况有些失控,赶紧从窗口走出来,想把赵建民带到一边详细了解情况。但赵建民就像扎了根一样,死活不肯挪步。
"我就要在这里说清楚!" 他把兔笼往地上重重一放,里面的兔子吓得乱窜,"这些兔子都是我一只一只喂大的,吃的是我种的青草,喝的是村里的井水,干干净净的,凭什么说卖不得?"
这时,从办公区里快步走出一个穿着制服的中年男人,正是市场监管局执法科的陈科长。他一看到赵建民,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赵建民,你又来干什么?事情不是都处理完了吗?该交罚款就交罚款,在这里闹有什么用?"
"闹?" 赵建民猛地转身瞪着陈科长,"我哪里闹了?我就是想问个明白,我到底犯了什么天大的罪?"
陈科长被他的气势震住了,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周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开始小声议论:
"三万块确实挺多的。"
"就是个卖兔子的,能违什么大法?"
"现在管得这么严吗?"
陈科长听到这些议论声,心里开始发慌。他知道如果让事情继续发酵下去,对他们部门的形象不利。
"赵建民,你先冷静一下," 陈科长压低声音说道,"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到办公室里详细谈。"
"不用!" 赵建民声音更大了,"我一个农民,文化不高,但道理还是懂的。你们说我违法,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我到底违了什么法?为什么别人可以卖,我就不行?"
这个问题让陈科长更加难堪。事实上,他对具体的法条也不是很清楚,当时下达处罚决定主要是按照上级的要求严厉执法。但现在被当众质问,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个...情况比较复杂..." 陈科长支支吾吾地说道。
"复杂?" 赵建民冷笑一声,"复杂在哪里?我只问你一句话,像我这种情况,按照法律规定,应该罚多少钱?"
陈科长的额头开始冒汗。说实话,他也不确定三万元的罚款是否合适,但当时处理这个案子的时候,上面交代要严厉处理,他就按照最高标准执行了。
就在这个尴尬的时刻,大厅里突然传来一个年轻人的声音:"爸!"
所有人都转过头去,只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正是赵建民的儿子赵小伟。
"小伟?你怎么来了?" 赵建民看到儿子,神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我听妈说你来县里了,担心你出事,就赶紧追过来了。" 赵小伟气喘吁吁地说道,然后看看周围的情况,"爸,这是怎么了?"
赵建民简单地把情况说了一遍。赵小伟听完,眉头紧皱。作为大学生,他比父亲更了解一些法律常识。
"爸,这事确实有问题。" 赵小伟对陈科长说道,"请问我们可以看一下具体的处罚依据吗?"
陈科长被这个问题问得更加心虚。事实上,当时的处罚决定做得比较匆忙,很多程序都不够规范。
"这个...处罚决定书上都写着呢。" 陈科长含糊其词地说道。
"那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赵小伟追问道,"我想知道具体是根据哪一条法律法规,为什么要罚这么多钱?"
陈科长彻底被问住了。他意识到这个年轻人不好糊弄,开始后悔当初的草率决定。
大厅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就在这时,赵建民突然想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你们看看这个!" 他举起那张纸,"这是我邻居老李给我的,他也在路边卖过兔子,为什么他就没事?"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陈科长。
三天前,赵建民还沉浸在意外收获的喜悦中,完全没有预料到即将到来的灾难。
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赵建民就起床了。
他先到兔舍里给兔子添草料,这是他二十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看着这些白胖胖的兔子在笼子里欢快地吃着青草,他心里涌起一股自豪感。
这些兔子是他的宝贝,也是全家的希望。自从妻子黄美丽被查出患有慢性肾病后,家里的开销急剧增加。
每个月光是药费就要一千多块,还不算定期检查和住院的费用。儿子赵小伟在省城上大学,每个月也需要一千五百块的生活费。
赵建民算了算,家里每个月至少需要三千块钱的开销,而他种地一年的收入也就一万多块钱,根本不够用。
为了给妻子治病,他已经借了不少外债,现在真的是捉襟见肘。
"老赵,你又这么早起来。" 邻居李大嫂隔着院墙打招呼。她也是个勤快人,天不亮就起来喂鸡。
"兔子饿不得,得按时喂。" 赵建民一边忙活,一边回应。
李大嫂探头过来看了看,眼睛一亮:"哎呀,你这兔子养得真好!白白净净的,看着就有食欲。"
"那当然,我用的都是最好的草料。" 赵建民有些得意。
"老赵,我跟你说," 李大嫂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现在城里人可爱吃兔肉了,说是营养价值高,比鸡肉还贵呢。"
这句话让赵建民心里一动。是啊,他养了这么多兔子,除了留着繁殖的,其他的都可以卖掉换钱。以前他只是偶尔卖给村里的人,价格也不高,从来没想过拿到城里去卖。
"城里真的有人买兔子?" 赵建民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有!我侄女在县城开饭店,她说现在很多人点兔肉。" 李大嫂继续说道,"一只兔子能卖四五十块呢,比咱们这里贵多了。"
四五十块!赵建民心里算了一下,他现在有二十多只成年兔子,如果按这个价格卖掉一半,就能收入五六百块,够黄美丽一个月的药费了。
当天上午,赵建民精心挑选了十只最肥的兔子。这些兔子都有三四斤重,毛色纯白,看上去非常健康。他找了一个结实的铁丝笼子,把兔子装了进去。
骑着那辆跟了他十几年的三轮车,赵建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朝县城驶去。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在城里卖东西,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县城离村里有二十多公里,赵建民骑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他在菜市场门口转了一圈,发现这里确实人流量很大,各种农产品的摊位都有,就是没看到有卖兔子的。
"也许这就是商机。" 赵建民心里暗想。
他把三轮车停在菜市场外面的路边,这里地方宽敞,又不影响交通。刚把兔笼从车上卸下来,就有路人好奇地围过来看。
"老板,这兔子怎么卖?" 一个中年妇女问道。
"四十块一只,都是自家养的,特别新鲜。" 赵建民有些紧张地回答。
"这么贵啊?" 妇女有些犹豫。
"一点都不贵," 赵建民赶紧解释,"你看这兔子多肥,而且是活的,回去现杀现做,肉质特别嫩。"
"那能便宜点不?我买两只。"
"三十五一只,不能再少了。" 赵建民虽然想多赚点,但也不敢要价太高。
就这样,第一笔生意成交了。妇女买走了两只兔子,赵建民收到了七十块钱。拿着这七十块钱,他心里美滋滋的,这比种地强多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陆续有人过来看兔子。有的是好奇,有的是真想买。到了中午时分,十只兔子已经卖掉了六只,赵建民收入了二百一十块钱。
"老板,你这兔子是哪里来的?" 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问道。
"自己家养的,就在城外的赵家村。" 赵建民如实回答。
"有检疫证明吗?" 男人继续问。
"什么检疫证明?" 赵建民有些茫然。
"就是证明兔子健康的证明,现在卖动物都需要这个。" 男人解释道。
"我这兔子绝对健康,你看多活泼。" 赵建民指着笼子里的兔子说道。
男人看了看,最终还是摇摇头走了。赵建民有些不解,但也没太在意。毕竟大部分人都没提到什么证明的事。
下午两点多,剩下的四只兔子也全部卖完了。赵建民数了数钱,一共收了二百八十块。这是他有史以来在一天内赚到的最多的钱。
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的路上,赵建民心情格外舒畅。他已经开始盘算着明天再来卖几只兔子,这样下去,不但能给黄美丽买药,还能给儿子寄生活费。
回到家,他兴奋地把今天的经历告诉了妻子黄美丽。黄美丽虽然身体不好,但听到能赚钱,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真的有这么好?" 黄美丽有些不敢相信。
"千真万确!" 赵建民把钱掏出来给她看,"你看,二百八十块,够你一个月的药费了。"
"那明天咱们再去卖几只?" 黄美丽提议道。
"正有此意。" 赵建民点点头,"我觉得这条路走得通,以后咱们就不用为钱发愁了。"
当天晚上,赵建民给儿子赵小伟打了电话,告诉他卖兔子的事。赵小伟在电话里也很高兴,但同时也提醒父亲要小心,别被人骗了。
"爸,你明天去的时候多留个心眼,现在骗子很多。" 赵小伟在电话里叮嘱道。
"放心吧,你爸虽然文化不高,但也不傻。" 赵建民笑着说道。
挂了电话,赵建民开始为明天做准备。
他重新检查了一遍兔舍,挑选出了八只最好的兔子准备明天带去县城。这一夜,他睡得特别香,梦里都是卖兔子赚钱的情景。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等待他的将是一场噩梦。
第二天一大早,赵建民就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这次他挑选了八只兔子,都是最肥最健康的。装车的时候,黄美丽还特意帮他检查了一遍兔笼,确保兔子不会跑掉。
"老赵,路上小心点,别着急。" 黄美丽在门口叮嘱道。
"放心吧,我有经验了。" 赵建民信心满满地回答。
到了县城,赵建民轻车熟路地把三轮车停在昨天的位置。这个位置他昨天观察过,人流量大,而且不妨碍交通,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
刚把兔笼从车上卸下来,他就注意到有几个穿制服的人朝这边走来。赵建民心里没想太多,以为是路过的,继续整理着兔笼。
"师傅,你好。"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到赵建民面前,"请出示一下你的营业执照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赵建民愣住了,这些专业术语他听得不太明白:"什么证明?我就是卖几只自家养的兔子。"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销售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要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和检疫证明。" 另一个年轻些的执法人员说道,"你这属于无证经营。"
"无证经营?" 赵建民更加困惑了,"我昨天也在这里卖,怎么没人说要什么证?"
"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 第一个执法人员语气严肃,"现在我们要依法对你进行检查,请配合我们的工作。"
赵建民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些人不是路人,而是来查他的。他心里开始紧张起来:"同志,我真的不知道要什么证,我就是个农民,想卖几只兔子换点钱给老婆买药。"
"不知道不是理由。" 执法人员毫不留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原因,违法就是违法。"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赵建民彻底傻眼了。这些执法人员不但没收了他的兔子,还说要对他进行处罚。
"什么?还要处罚?" 赵建民急了,"我这兔子又没病,怎么就违法了?"
"你没有营业执照,没有检疫证明,这就是违法。" 一个看起来像是领导的人说道,这人就是后来赵建民在政务大厅遇到的陈科长。
"那要罚多少钱?" 赵建民战战兢兢地问道。
陈科长和其他几个执法人员商量了一下,然后说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无证经营动物产品,罚款三万元。"
"三万?!" 赵建民差点没站稳,"同志,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就卖几只兔子,怎么能罚这么多钱?"
"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 陈科长冷冷地说道,"你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但罚款决定是不会变的。"
赵建民想要争辩,但这些执法人员态度非常坚决。他们很快就开出了罚单,并且没收了所有的兔子。
拿着那张薄薄的罚单,赵建民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三万块钱,这对他们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他一年种地的收入也就一万多块,这三万块钱相当于他三年的收入。
更要命的是,黄美丽还在医院里等着钱治病。这个月的药费还没着落,现在不但没赚到钱,还要倒贴三万块。
骑着空空的三轮车往回走,赵建民感觉每蹬一下都格外沉重。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家面对妻子,更不知道这三万块钱从哪里来。
快到村口的时候,赵建民遇到了邻居李大嫂。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李大嫂好奇地问道:"老赵,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兔子卖完了?"
赵建民苦笑一声,把遭遇说了一遍。李大嫂听得目瞪口呆:"什么?罚三万?这也太多了吧?"
"可不是吗,我也觉得不对劲。" 赵建民无奈地说道,"可人家是执法的,我一个农民能说什么?"
"这不对啊," 李大嫂皱着眉头说,"我家老张也经常在路边卖鸡蛋,从来没人管过。怎么你卖个兔子就要罚这么多钱?"
这句话让赵建民心里一震。是啊,为什么别人在路边卖东西就没事,偏偏他就要被罚款?而且还是三万这么大的数目?
"李嫂,你觉得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赵建民问道。
"我也说不清楚,但感觉不太正常。" 李大嫂摇摇头,"要不你去找村长问问?他见识广,说不定知道怎么办。"
回到家,黄美丽看到他空手而归,脸色就变了:"老赵,出什么事了?"
赵建民不敢隐瞒,把被罚款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听到要罚三万块钱,黄美丽直接晕了过去。
"美丽!美丽!" 赵建民赶紧扶住妻子,又是掐人中又是拍后背。
好不容易把黄美丽救醒,她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老赵,咱们这是造了什么孽啊?好好的家要被毁了。"
"别哭,别哭," 赵建民安慰着妻子,但自己的声音也在颤抖,"我想想办法,这事肯定有解决的路子。"
当天晚上,赵小伟从学校打电话回来。听说父亲被罚款三万的事,他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
"爸,这事确实不正常。" 赵小伟说道,"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一般这种情况不会罚这么多钱。"
"那怎么办?" 赵建民急切地问道。
"我明天就请假回家,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情况。" 赵小伟说道,"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挂了电话,赵建民在屋里来回踱步。三万块钱,他上哪里去弄这么多钱?就算把家里的房子卖了,也不够这个数。
更重要的是,他想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第二天一早,赵小伟就从学校赶了回来。看到憔悴不堪的父母,他心里既愤怒又心疼。
"爸,把那张罚单给我看看。" 赵小伟一进门就说道。
赵建民把罚单递给儿子。赵小伟仔细看了看,眉头越皱越紧:"这张罚单有问题。"
"什么问题?" 赵建民急忙问道。
"首先,处罚的法律依据不够详细,只是笼统地说了一个法条。其次,罚款数额明显过高。" 赵小伟分析道,"按照我了解的情况,初次违法一般都是以教育为主,即使罚款也不会这么多。"
黄美丽在一旁听着,眼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小伟,你的意思是这个处罚可能是错的?"
"至少程序上有问题。" 赵小伟点点头,"我觉得咱们应该去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看看能不能申请复议。"
"那咱们现在就去县里?" 赵建民问道。
"先别急," 赵小伟摇摇头,"咱们先在村里了解一下情况,看看别人是怎么处理这种事的。"
于是,父子二人开始在村里打听。他们首先去找了村长老陈。
老陈听了他们的遭遇,也是一脸惊讶:"三万块?这也太多了。我当了这么多年村长,还没见过罚这么多钱的。"
"村长,您说这正常吗?" 赵建民问道。
"不正常,肯定不正常。" 老陈摇摇头,"就算真的违法了,也不至于罚这么多。我觉得你们应该去问问,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从村长家出来,父子二人又去找了几个在城里做过生意的村民。得到的反馈都差不多:罚款数额确实过高,程序也可能有问题。
"爸,我觉得咱们应该去县里的市场监管所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赵小伟说道。
"可是我怕他们不理咱们。" 赵建民有些担心。
"没事,咱们是去咨询法律法规,这是公民的权利。" 赵小伟安慰父亲。
下午,父子二人骑着三轮车来到县市场监管所。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小张。
"同志,我想咨询一下,销售自家养的兔子需要什么手续?" 赵小伟开门见山地问道。
"销售动物产品确实需要相关证件,包括营业执照和动物检疫合格证。" 小张回答得很专业。
"那如果没有这些证件被查到了,一般怎么处理?" 赵小伟继续问。
小张翻了翻手边的资料:"根据相关法规,对于初次违法的个体经营者,一般以教育为主,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即使罚款,数额也不会太高,通常在几百到几千元之间。"
听到这话,赵建民和赵小伟对视了一眼。小张说的和他们遭遇的完全不同。
"那如果罚款三万元,是什么情况下?" 赵小伟小心翼翼地问道。
"三万元?" 小张愣了一下,"这个数额确实比较高。一般只有大规模经营,或者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情况下,才可能罚到这么多。"
"如果我想查一下某个具体案件的处理情况,应该怎么办?" 赵小伟问道。
"你可以向处理这个案件的部门申请信息公开,或者申请行政复议。" 小张回答道。
从市场监管所出来,赵建民心情复杂。一方面,他确信自己的处罚有问题;另一方面,他又不知道该如何维权。
"小伟,你觉得咱们应该怎么办?" 赵建民问儿子。
"我觉得应该申请行政复议。" 赵小伟说道,"但在这之前,咱们先去了解一下具体的法律条文。"
当天晚上,赵小伟在网上查找了大量资料。他发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像父亲这种情况确实应该以教育为主,罚款数额也不应该这么高。
"爸,我查到了一个重要信息。" 赵小伟兴奋地说道,"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初次违法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不予处罚。"
"真的?" 赵建民眼睛一亮。
"真的,而且我还查到了类似的案例,大部分都是批评教育了事,很少有罚款的。" 赵小伟继续说道。
这个发现让全家人都看到了希望。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怎么才能证明父亲的情况符合这个条件?
"我觉得咱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赵小伟说道,"比如说,别人在同样情况下是怎么处理的。"
这时,赵建民想起了邻居李大嫂提到的事:"对了,李嫂说她家老张也在路边卖过东西,从来没被罚过。"
"那咱们去问问老张叔?" 赵小伟提议。
第二天一早,父子二人就去找了老张。老张是个老实人,听了他们的遭遇,很同情地摇摇头。
"老赵啊,你这是倒霉催的。" 老张说道,"我在路边卖了好几年鸡蛋,确实从来没人管过。"
"张叔,您有营业执照吗?" 赵小伟问道。
"什么执照?我不知道啊。" 老张摇摇头,"我就是偶尔卖点自家的鸡蛋,没想过要办什么证。"
这个回答让赵建民更加困惑了。如果老张也没有证件,为什么他就能安然无恙?
"张叔,您知道为什么您没被查过吗?" 赵小伟继续问道。
老张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嘛...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听说村里的老李跟市场监管所的人比较熟,他也经常在路边卖东西,从来没出过事。"
"老李?" 赵建民想起了那个总是神神秘秘的邻居,"您是说李老三?"
"对,就是他。" 老张点点头,"我听说他有些门路,知道哪些地方能卖,哪些地方不能卖。"
听到这话,赵建民心里开始犯嘀咕。难道真的有什么内幕?
"爸,咱们去找找这个李老三?" 赵小伟提议。
"好,咱们去看看。"
李老三住在村西头,是个五十多岁的单身汉。平时话不多,但总给人一种很精明的感觉。
见到赵建民父子,李老三有些意外:"哎呀,老赵,听说你遇到麻烦了?"
看来消息传得很快。赵建民把情况简单说了一下,李老三听完,脸上露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表情。
"老赵啊,你这是不了解行情啊。" 李老三摇摇头,"在路边做生意,可不是随便就能做的。"
"那应该怎么做?" 赵小伟急忙问道。
李老三看了看四周,然后压低声音说:"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你知道我为什么从来没出过事吗?"
父子二人都瞪大了眼睛,等着他的答案。
李老三神秘地一笑:"因为我知道什么时候能卖,什么地方能卖,什么人会来查。"
"您的意思是?" 赵小伟隐约感觉到了什么。
"小伙子,你很聪明。" 李老三点点头,"我可以告诉你们,但你们得保证不乱说。"
父子二人连忙点头。
李老三环顾四周,确认没有其他人后,才开口说道:"我跟市场监管所的陈科长比较熟,逢年过节都会意思意思。所以我做生意的时候,他们一般不会为难我。"
这句话让赵建民和赵小伟都愣住了。原来真的有这种潜规则!
"那我爸这种情况,有没有办法解决?" 赵小伟问道。
李老三看了看赵建民,有些犹豫地说:"这个...比较难办。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罚款数额这么大,说明他们是铁了心要严肃处理。"
"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赵建民有些绝望。
"办法倒是有一个," 李老三压低声音说,"你们可以去找陈科长私下谈谈,看看能不能减免一些。不过..."
"不过什么?" 赵小伟追问。
"不过这需要一些诚意,你们懂的。" 李老三意味深长地说道。
赵建民听明白了,这是要他送礼。但他现在连三万块罚款都拿不出来,哪里还有钱送礼?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这样做不对。凭什么别人送礼就能免罚,他不送礼就要承受这么重的处罚?
"李叔,我觉得这不公平。" 赵小伟直接说出了心里话。
李老三摆摆手:"小伙子,这世道就是这样,你不适应也得适应。要不然吃亏的还是你们自己。"
从李老三家出来,父子二人都沉默了。他们没想到,原来这件事背后还有这么多猫腻。
"爸,我觉得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赵小伟愤愤地说道。
"可是咱们能怎么办?" 赵建民无奈地说道,"人家是官,咱们是民,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不," 赵小伟坚决地摇头,"现在是法治社会,不能任由他们胡来。咱们要通过正当途径维权。"
"正当途径?" 赵建民问道。
"申请行政复议,如果不行就起诉。" 赵小伟说道,"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公理。"
看到儿子坚定的神情,赵建民心里也燃起了斗志。是啊,他虽然文化不高,但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凭什么有门路的人就能逍遥法外,没门路的人就要承受不公正的待遇?
"好,咱们就跟他们斗一斗!" 赵建民下定了决心。
决定维权后,赵小伟开始认真研究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程序。他发现,申请行政复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必须在收到处罚决定书后的六十天内提出。
"爸,咱们得抓紧时间。" 赵小伟说道,"今天已经是第五天了,不能再拖了。"
第二天一早,父子二人就赶往县政府。按照程序,行政复议申请要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也就是县政府。
在县政府的法制办,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干部王主任。
"你们是要申请行政复议?" 王主任看了看他们递交的材料。
"是的,我们觉得市场监管局的处罚决定有问题。" 赵小伟回答道。
王主任仔细看了看罚单,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三万元?这个数额确实比较高。"
"王主任,您觉得这个处罚合理吗?" 赵建民忍不住问道。
"这个我不能随便评价," 王主任摇摇头,"但我们会认真审查的。按照程序,我们会在三十天内给出复议决定。"
虽然王主任没有明确表态,但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对这个处罚决定也有疑问。
从县政府出来,赵小伟又提议去咨询一下律师。在县城的法律援助中心,他们见到了值班律师张律师。
张律师听了他们的情况后,也觉得很不正常:"按照我的经验,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罚这么多钱。而且从程序上看,也有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 赵小伟急忙问道。
"首先,处罚决定书上的法律依据不够具体;其次,没有体现初次违法可以从轻处罚的原则;再次,罚款数额明显偏高。" 张律师分析道。
"那您觉得我们胜诉的可能性大吗?" 赵建民问道。
"应该说有一定希望," 张律师谨慎地说道,"但关键是要看具体的审查结果。"
从法律援助中心出来,赵小伟又想起了一件事:"爸,咱们应该去了解一下类似案件的处理情况,这样可以作为对比。"
"去哪里了解?" 赵建民问道。
"政务公开栏,或者直接向市场监管局申请信息公开。" 赵小伟说道。
于是,他们又来到了市场监管局。这次他们的目的不是申诉,而是申请信息公开。
"我们想了解一下最近一年来,类似案件的处理情况。" 赵小伟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
工作人员有些为难:"这个...我们需要请示一下领导。"
等了一个多小时,工作人员才回来:"不好意思,涉及具体案件的信息不能随便公开。"
"那一般性的统计数据呢?比如去年处罚了多少起类似案件,平均罚款数额是多少?" 赵小伟不放弃。
"这个...我们会考虑的,但需要一些时间。" 工作人员推脱道。
显然,他们不想透露这些信息。但这种态度反而让赵小伟更加怀疑其中有猫腻。
当天下午,父子二人决定再去找一些知情人了解情况。在菜市场,他们找到了几个经常在路边摆摊的商贩。
"师傅,您在这里摆摊多长时间了?" 赵小伟问一个卖菜的老大爷。
"七八年了吧。" 老大爷回答道。
"有没有被执法部门查过?" 赵小伟继续问。
"查过几次," 老大爷说道,"不过一般就是批评教育,让搬走就是了。"
"有没有被罚过款?" 赵建民问道。
"罚款?" 老大爷摇摇头,"倒是听说过有人被罚款,但数额都不大,也就几百块钱。"
他们又问了几个摊贩,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这让父子二人更加确信,赵建民的遭遇确实不正常。
"爸,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赵小伟说道,"咱们被针对了。"
"可是为什么要针对我?" 赵建民不解,"我又没得罪过谁。"
就在这时,赵小伟突然想起了什么:"爸,您还记得当时执法的那些人吗?他们有没有提到什么特别的理由?"
赵建民回忆了一下:"好像没有,就是说我违法经营,要依法处罚。"
"有没有给您解释的机会?或者告知您可以申请听证?" 赵小伟追问。
"没有,他们很快就开了罚单走了。" 赵建民摇摇头。
这又是一个程序上的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对于较大数额的罚款,应该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爸,我觉得这个案子的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赵小伟说道。
当天晚上,赵小伟又在网上查找了更多资料。他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最近上级部门正在开展执法规范化专项检查,重点整治过度执法和选择性执法问题。
"爸,我有一个想法。" 赵小伟兴奋地说道。
"什么想法?" 赵建民问道。
"咱们除了申请行政复议,还可以向上级部门举报。" 赵小伟说道,"我查到了省里的举报电话,专门受理执法不当的投诉。"
"真的?" 赵建民眼睛一亮。
"真的,而且我还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有些人通过举报,不但撤销了不当处罚,还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责任。" 赵小伟继续说道。
这个发现让全家人都振奋起来。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可能的出路。
"那咱们明天就去举报?" 黄美丽问道。
"不急," 赵小伟摇摇头,"咱们先把材料整理好,把能证明问题的证据都收集齐。"
接下来的几天,赵小伟开始系统地收集证据。他整理了处罚决定书的问题、类似案件的处理情况对比、执法程序的不当之处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有一个意外发现。通过查询工商登记信息,他发现李老三根本没有注册过任何营业执照,但确实在路边经营了很长时间。
"爸,我觉得咱们应该去问问李老三,看看他是怎么做到一直没被查的。" 赵小伟说道。
但这次去找李老三,得到的回答让他们更加震惊。
"老赵啊,实话跟你说吧," 李老三有些不好意思,"我其实也没有什么证件,之前跟你们说的那些,有些夸大了。"
"那您为什么一直没事?" 赵建民急忙问道。
李老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了实话:"因为我跟陈科长是亲戚。"
"亲戚?" 父子二人都愣住了。
"对,他是我外甥。" 李老三有些尴尬地说道,"所以他们一般不会查我。"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赵建民和赵小伟都震惊不已。原来这里面真的有这么大的猫腻!
"李叔,您能为我们作证吗?" 赵小伟问道。
李老三连忙摆手:"这个...我不能说,说了我以后就没法在这里混了。"
虽然李老三不愿意作证,但这个信息已经足够重要了。它说明陈科长确实存在选择性执法的问题。
"爸,现在咱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一起典型的执法不公案件。" 赵小伟说道,"咱们一定要坚持到底!"
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后,赵小伟决定正式举报。他先拨通了省纪委监委的举报电话。
"您好,我要举报一起执法不公的案件。" 赵小伟对电话那头说道。
"请详细说明情况。"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语气很严肃。
赵小伟把整个事件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包括处罚决定的不当、执法程序的违法、以及选择性执法的问题。
"您有什么证据吗?" 工作人员问道。
"有的,我会把所有材料都整理好发给你们。" 赵小伟回答道。
"好的,我们会认真核实。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严肃处理。" 工作人员表态道。
挂了电话,赵小伟立即开始整理举报材料。他把处罚决定书、相关法律条文、类似案例对比、李老三的证言记录等等,都整理成了一份详细的举报信。
与此同时,县里的行政复议也在进行中。一周后,他们收到了复议机关的通知,要求市场监管局对处罚决定进行说明。
这是一个好兆头,说明复议机关也认为这个处罚决定有问题。
又过了几天,赵建民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你好,是赵建民吗?我是县纪委的小王,我们想了解一下你被处罚的情况。" 电话那头说道。
"好的,好的,我一定配合。" 赵建民连忙回答。
原来,省里接到举报后,立即转给了县纪委调查。县纪委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展开了调查。
"明天上午九点,请你到县纪委来一趟,我们需要详细了解情况。" 小王说道。
第二天,赵建民和赵小伟一起来到了县纪委。接待他们的是纪委监察室的李主任,一个五十多岁的严肃男人。
"赵建民同志,请你详细说一下被处罚的经过。" 李主任开门见山。
赵建民把当天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包括执法人员的态度、处罚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困惑。
"你有没有主动要求过什么特殊照顾?" 李主任问道。
"没有,绝对没有。" 赵建民连忙摇头,"我就是个老实农民,不懂那些弯弯绕绕。"
"那你知道李老三和陈科长的关系吗?" 李主任继续问。
赵建民把李老三说的话如实转述了一遍。李主任认真地做着记录。
"好的,我们了解了。如果还有什么情况,我们会再联系你。" 李主任说道。
从纪委出来,赵建民心里踏实了很多。他相信,有了上级部门的介入,事情一定会水落石出。
果然,没过几天,县里就传来了消息。陈科长被停职检查,市场监管局的相关领导也被约谈。
更让人振奋的是,行政复议机关也做出了决定:撤销市场监管局对赵建民的处罚决定,认为该处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
"爸,咱们赢了!" 赵小伟兴奋地告诉父亲。
"真的?" 赵建民简直不敢相信。
"真的,而且市场监管局还要向咱们道歉,并且帮咱们办理正规的经营手续。" 赵小伟继续说道。
当天下午,市场监管局的新任科长亲自来到赵建民家里,正式向他道歉。
"赵建民同志,这次的事情给您和您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们深表歉意。" 新科长态度非常诚恳。
"领导,您太客气了。" 赵建民有些受宠若惊。
"这是应该的。我们已经决定,免费为您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动物检疫合格证,让您可以合法经营。" 新科长继续说道。
"那太好了,谢谢您。" 赵建民感激地说道。
"另外,我们也会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今后的执法既严格又公正,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新科长表态道。
一周后,赵建民拿到了崭新的营业执照和检疫证。看着这两张证件,他心里五味杂陈。
"老赵,以后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卖兔子了。" 黄美丽高兴地说道。
"是啊," 赵建民点点头,"而且我学会了一个道理,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一定要敢于维权,法律是保护咱们老百姓的。"
赵小伟也深有感触:"爸,这次的事情让我明白,知识真的很重要。如果咱们不懂法,可能就真的被欺负了。"
"所以你更要好好学习," 赵建民拍拍儿子的肩膀,"以后咱们农民也要懂法,这样才不会被人欺负。"
与此同时,陈科长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经查实,他确实存在选择性执法的问题,对亲戚网开一面,对普通群众却从严处理。此外,他在执法过程中程序不当,处罚决定明显偏重。
县纪委给予陈科长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调离执法岗位。李老三虽然没有受到处分,但也被要求今后必须办理合法手续才能经营。
这个结果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农民都说,这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
"老赵啊,你这次真是为咱们农民出了一口气。" 邻居们纷纷夸赞道。
"哪里哪里,我只是为自己讨个公道。" 赵建民谦虚地说道,"不过我确实想告诉大家,咱们农民也有权利,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不要怕,要勇敢地站出来。"
拿到合法证件后,赵建民的兔子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有了正规手续,他不但可以在固定地点销售,还可以供应给一些餐厅和农贸市场。
"老赵,你这兔子质量真好,咱们长期合作吧。" 一家餐厅的老板主动找上门来。
"好的,好的,保证质量。" 赵建民高兴地答应着。
有了稳定的销路,赵建民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他用卖兔子赚的钱,又买了五十只种兔,准备大干一场。
黄美丽的病情也在家庭条件好转后得到了更好的治疗。有了钱买进口药,她的病情稳定了很多,脸色也渐渐红润起来。
"老赵,多亏了你这次坚持,要不然咱们一家就完了。" 黄美丽感激地说道。
"这还得感谢小伟," 赵建民看着儿子,"要不是他懂法,咱们可能真的被坑了。"
赵小伟也很感慨:"爸,这次的事情让我决定了,我要转专业学法律。"
"学法律?" 赵建民有些意外。
"对,我要成为一名律师,专门为咱们农民维权。" 赵小伟坚定地说道,"我发现现在很多农民都不懂法,容易被欺负。"
"好!" 赵建民用力拍了一下儿子的肩膀,"咱们需要这样的律师。"
更让人意外的是,赵建民的维权事迹很快传播开来,甚至惊动了上级部门。
一个月后,赵建民收到了县政府的邀请函,请他参加全县法治宣传活动,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维权经历。
"我?去做报告?" 赵建民简直不敢相信。
"是的,领导说你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邀请他的工作人员说道。
活动当天,县里的大礼堂坐满了人,大部分都是农民。赵建民站在台上,面对着台下几百双眼睛,心情既紧张又激动。
"乡亲们," 他用朴实的话语开始了自己的讲述,"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咱们农民也有权利,也要懂法。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不要怕,要勇敢地站出来,法律会保护咱们的!"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赵建民把自己从被罚款到最终维权成功的经过详细讲了一遍,特别强调了学法懂法的重要性。
"如果我儿子不懂法,如果我们不知道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如果我们不知道可以举报,那么我现在可能还背着三万块钱的债务。" 赵建民语重心长地说道。
台下的农民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认同。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保护我们老百姓的武器。" 赵建民继续说道。
报告结束后,很多农民围上来询问各种法律问题。赵建民虽然回答不了具体的法条,但他告诉大家,遇到问题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不要忍气吞声。
从那以后,赵建民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维权典型"。县里经常邀请他到各个村子去讲课,宣传法律知识。
而他当初在政务大厅抱着兔笼讨说法的事情,也成了当地执法规范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每当有新的执法人员入职,都要学习这个案例,警醒自己要公正执法,不能滥用职权。
"我卖自家兔子犯啥错了,今天非得讨个说法,不能不明不白挨罚!" 这句话,被当地人传为佳话,成了农民维权的一句口号。
半年后,赵小伟成功转入了法学专业,还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爸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为农民服务的好律师。"
一年后,赵建民的兔子养殖场已经颇具规模,年收入达到了十多万元。更重要的是,他还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农民一起养兔致富。
"老赵,你现在可是我们的致富带头人啊。" 村长老陈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赵建民谦虚地回答。
在县里的支持下,赵建民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饲料,统一销售产品,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有一天,当年的陈科长在街上遇到了赵建民。他有些尴尬地主动打招呼:"老赵,你现在生意做得不错啊。"
"还行,还行。" 赵建民客气地回应。
"那件事...我向你道歉。" 陈科长有些羞愧地说道。
"过去的事就过去了," 赵建民大度地说道,"重要的是以后要公正执法,为老百姓服务。"
陈科长感动地点点头:"你说得对,我一定记住这个教训。"
现在的赵建民,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养殖户,还是当地著名的普法宣传员。他经常说:"那天我抱着兔笼去讨说法,不是为了闹事,而是为了一个理。这个理,就是咱们老百姓也有尊严,也有权利。谁都不能随便欺负咱们!"
这个故事在当地传播得很广,也启发了很多人。它告诉大家,在法治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而正义,往往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赵建民的遭遇虽然让他一度陷入绝境,但他的坚持和勇气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公正,也为更多的农民树立了榜样。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咱们农民也不例外!"
如今,每当有农民遇到类似的问题,都会想起赵建民的故事,想起那个抱着兔笼在政务大厅据理力争的身影。他们知道,只要坚持真理,勇于维权,公平正义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