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受多方压力,曾向我国转移哪些核心技术?


### 前言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话题。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或许你正在思考未来,或许你正面对着一些难题,又或许你只是单纯地想要了解更多有趣的事情。不管怎样,这篇文章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或者至少让你感到轻松一点。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开始吧!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军事武器的研发上从未停歇。

然而,由于我国当时国力较弱,科技水平落后,导致我们的技术装备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苏联解体之后,我国通过各种方式从乌克兰那里获得了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些装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军事现代化。

我国从乌克兰获得了各种武器装备,包括坦克、导弹、枪支等。这些武器装备对我国的军事实力有很大的提升。

空军技术

乌克兰军队继承了大量的苏联军事遗产,其中的苏联武器非常先进。

比如说,图-160型战略轰炸机,即便是在今天,仍然是俄罗斯空军用来对北约国家进行战略威慑的重要工具。

然而,要获得这些苏联的先进武器并不容易,因为美国和俄罗斯早就对乌克兰手中的这些武器虎视眈眈。因此,想要得到这些强大的武器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得不到轰炸机,但它的配套导弹还是可以搞到的。

因此,我们对乌克兰持有的KH-55巡航导弹感到非常好奇。

据说,这款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上千公里。这对于当时中国空军没有远程打击能力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的军队能够使用类似导弹这样的武器,那么轰六飞机的攻击距离就能增加一千多公里,这对保护国家的利益非常有利。

因此,我国派遣了专门的代表团前往乌克兰,讨论这款巡航导弹的技术细节。最终,我们基于这款导弹,成功研发出了自己的国产版本,这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威慑能力。

除了巡航导弹,我国还从乌克兰引进了另一项重要的空中军事装备——加油机。

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广阔,其中南海的一些岛礁离大陆特别远,有的甚至有上千公里的距离。因为这个原因,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难对这些岛礁进行实际管理和控制。

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了“赤瓜礁之战”,当时,我们军队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当时,我们军队的战机从海南岛起飞后,飞行距离太短,根本无法给海军舰船提供足够的空中保护。而越南当时装备了苏联的战斗轰炸机,这些飞机对我们方的舰艇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虽然我们在赤瓜礁赢得了战斗,但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这让越南仍然控制着一些南沙的岛屿。

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军非常重视战机的航程,并大量采购航程远的重型双发战斗机。

不过,战斗机的航程毕竟有限,我军战机还是需要一个空中的加油平台,来为战机进行空中加油。就在这时,我们了解到在乌克兰的军事仓库中还有几架二手的伊尔78加油机。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就与乌克兰方面就相关装备展开了谈判,最终从乌克兰引进了三架伊尔78加油机。

虽然加油机不多,但通过学习这些加油机的技术,我们成功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军事设备上,这让我们的战斗机能够飞得更远。

除了这两种装备,我国还从乌克兰引进了不少类型的航空发动机,给我们的国产战斗机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除了空军装备外,我国还从乌克兰引进了海军技术,比如先进的潜艇技术和导弹系统。

●○海军装备技术○●

对于乌克兰给了中国什么样的海军技术,就算是非军事爱好者也知道,那就是“瓦良格”号航母。这艘航母是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

除了航母,我国还从乌克兰引进了相应的舰载机,以此为基础,我们自主研发了“歼15”舰载机,确保了我国航母不会出现有船无机的尴尬局面。

对于我国海军而言,从乌克兰引进的UGT-25000燃气轮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本世纪初,我国海军在建造舰艇时,通常是造完两艘后,就开始着手下一种型号的建造。

我们的目标之一是通过节约成本,尽快缩小与世界海洋强国的技术装备差距。

因为大量使用这些新式战舰,我们需要很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所以我国建造这样的战舰也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国武器装备常常遇到的“心脏故障”问题。

因此,我国的技术人员开始研究舰用燃气轮机。然而,由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非常大,所以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气轮机一直没有成功定型。

这时,我们得知乌克兰掌握了前苏联研发的UGT-25000型燃气轮机技术,于是我们又派代表去乌克兰洽谈购买事宜。

最终,UGT-25000的技术被引进到中国,我们的科研团队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国产的燃气轮机。这使得我国海军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能够大规模建造舰船。

除此之外,我们还从乌克兰获得了野牛气垫登陆艇等装备,这些装备也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那么,说完了空军和海军的装备,让我们来看看陆军装备上中乌两国的故事吧。

军事技术

在陆军装备技术上,中国和乌克兰的合作较少,主要只是引进了“6TD柴油发动机”和一些炮弹导弹技术。

这主要是由于中乌两国在陆军装备方面是竞争对手,所以乌方不太愿意将相关技术交给中国,以免影响他们的武器出口。

这当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乌两国在巴基斯坦坦克招标中展开的竞争。

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邻国在南亚地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两国军队经常在边境线上发生枪炮冲突。

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比印度弱得多。在本世纪初,印度从俄罗斯引进了T90坦克的生产线,这让印度在军事上对巴基斯坦的优势更加明显。

巴基斯坦努力在全球寻找坦克技术的制造商,而那时,他们能依靠的只有中国和乌克兰。

中乌两国在这款坦克的销售项目上成了竞争对手,所以乌克兰方面对中国制造的坦克自然是一番贬低。

不仅如此,乌克兰在1995年的招标会上,利用了巴基斯坦和中国对T80坦克不熟悉的机会。乌克兰人巧妙地在靶位上做了手脚,最终使得乌克兰的坦克成功中标。

尽管与中国军事合作很深入,中乌两国之间并没有因此产生不和。在我军21世纪初卖给巴基斯坦的“哈立德”主战坦克上,就安装了乌克兰的柴油发动机。

在陆军装备方面,尽管中国和乌克兰之间存在一些竞争,但总体关系还算友好。

总结

中国从乌克兰引进军事装备和技术,并非因为乌克兰对中国有特别的好感,而是因为苏联解体后,经济困难的乌克兰急需资金来改善自己的状况。

这个时候,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国向乌克兰伸出了援手,提出了军事装备的交换协议。对于当时的乌克兰来说,这简直就是“救命稻草”,因此乌克兰方面对与中国的军事技术交流自然非常重视。

我们应当明白,中国能够获得乌克兰的军事技术,不是因为乌克兰对中国有特别的好感,而是因为中国有足够的财力并愿意购买这些军事装备。

我们国家能掌握这么多关键技术,不只是因为和别的国家关系好,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强了。

今天我们应当感激那些为了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