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沉默震耳欲聋:那颗烫手的英伟达芯片,他到底还敢不敢用?
国家网信办的一纸约谈,直接把英伟达的H20芯片推上了风口浪尖。 安全风险,后门隐患——这些词像炸弹一样炸懵了整个科技圈。 最懵的恐怕是小米的雷军。 用了英伟达芯片整整12年,从手机一路用到智能汽车的心脏——自动驾驶系统,突然之间,他成了风暴中心。 一边是国家安全审查的高压线,一边是自家技术短时间跟不上、产品竞争力可能垮掉。 雷军现在没法用“在商言商”来轻松过关。 他的沉默,恰恰说明这次的选择,烫手。
雷军和黄仁勋,这两位科技大佬的交情可不浅。 翻翻老照片,2013年小米3发布,黄仁勋亲自站台,那款手机的心脏就是英伟达的Tegra 4处理器。 十几年过去了,小米做手机、做生态、甚至造车,英伟达的芯片几乎无处不在。 到了2025年的明星产品小米SU7汽车,它那个号称能实现高级自动驾驶的大脑——核心芯片,还是来自英伟达的Orin平台。 黄仁勋几个月前还公开深情“表白”:“我和雷军一起搞定了手机、AI,未来还要继续联手。 ” 可现在,这份“深情”遭遇了来自国家网信办的冰冷审视。
网信办质疑的点直击要害:英伟达的H20芯片,会不会被装了“后门”? 美国情报机构能不能通过它偷偷“追踪”中国用户的数据,甚至更狠——远程一键让芯片“罢工”? 英伟达当然立刻否认三连。 但尴尬的是,从纯技术角度看,在芯片里藏这种暗门,以美国的技术实力,并不是天方夜谭。 这就像给你的家门锁打了个模子,钥匙在别人手里攥着,你说担不担心? 更让小米背后发凉的是H20芯片过去的一段“黑历史”:它就曾被美国政府卡过脖子,一度禁止卖给中国。 现在能用,不代表以后一直能用。 万一哪天美国政府又翻脸了呢? 依赖这颗心,太没安全感。
国家查得严吗? 答案是:非常严。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安全法》这些法律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企业用了有风险、不合规的产品特别是核心硬件,真出了事,板子打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轻则重罚,重则……谁都担不起这责任。 雷军肯定懂法,所以他面对H20,现在肯定头皮发麻。
小米不是没努力搞自研芯片。 今年5月份,小米很风光地发布了“玄戒O1”芯片,3纳米工艺,跟苹果、高通最新的旗舰芯在同一水平线上。 发布会上,雷军那句“芯片是必须拿下的高峰,绕不过去! ”说得很提气。 这说明他明白“卡脖子”的痛,憋着劲要自己掌控命运。 可为什么眼瞅着H20风暴来了,小米还得抓着英伟达不放? 原因很具体:玄戒O1很好,但它主要强在手机上。 而像训练AI大模型、实现复杂自动驾驶这些特别“烧脑”、需要巨大计算能力的活儿(行业内叫高算力),这颗国产芯目前还搞不定。
差距有多大? 专业的测试数据会给你答案。 拿同样是搞自动驾驶芯片的几个国产选手对比,比如寒武纪的产品,在完成相同复杂计算任务时,它的效率(也就是能耗比)可能要比英伟达的顶级方案落后接近40%。 这就好比人家大脑转得快还省劲儿,你的芯片转得吃力又费电。 小米SU7这种智能汽车正在推高速城市领航这类高阶功能,它对芯片算力的渴求是极其巨大的。 800 TOPS甚至更高,这是行业的硬门槛。 目前国产芯真顶不上去。
转向华为的昇腾芯片行不行? 这想法很多企业想过,但操作起来太难。 政治敏感度太高,况且昇腾主要是AI训练卡,要完美适配小米现有的智能汽车架构,好比让不同厂家出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硬拼在一起,麻烦一大堆,成本和时间都耗不起。 这就是小米当下真实的困境:不用英伟达,立刻傻眼;用英伟达,坐立不安。
雷军的选择,其实代表了整个中国科技圈的集体困境。 看看工信部今年公开的数据吧: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这个关键领域,92%! 这意味着高度依赖进口。 汽车行业更是“重灾区”,小米的难处,“蔚小理”这些新造车一样不少。 谁家不用国外的高端智驾芯片? 但网信办这次出手,让大家一夜惊醒。 车企们都在疯狂地找“备胎”,加速自己的芯片计划。
国家也急了。 传说中的芯片大基金三期,2700亿真金白银砸进来,明确点名要重点突破车规级芯片这个老大难。 目标是2030年国产芯片要拿下主导权。 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小米的SU7等不了,明年要卖的车也等不了。 眼下该怎么办?
雷军不是没筹码。 小米这些年悄悄布局,投了一百多家芯片相关的公司。 这笔钱分散在存储芯片、图像处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这些看似不起眼但极其关键的地方。 他手里还攥着一张关键的时间表:2026年要推出小米自己的自动驾驶芯片。 据说为此秘密收购了一支成熟的芯片设计团队。 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在真正掌握能替代英伟达的核心大芯片之前,H20依然是个不得不用、但又心惊胆战的选择。
雷军现在最现实的选择可能就是边走边看。 H20不能立刻丢掉,但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闭眼用了。 怎么证明自己还在用的英伟达芯片暂时是“安全”的? 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正在拉着像中国信通院这种权威官方背景的技术机构,搞一个“芯片白盒检测”。 他们想尽量深入地去拆解这些芯片,像用X光机扫描一样,尽可能检查里面有没有不该有的“暗门”。 这活极其艰难,但可能是小米目前能对外对内交代的唯一办法。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压力最终都汇聚到雷军一个人身上。 他必须向买小米手机、开小米SU7的用户拍胸脯保证,产品没问题、数据绝对安全。 同时,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其中有投资人,有国家监管层,更有千千万万关心国家安全的普通人。 一旦出事,不管是不是小米的错,他作为企业掌舵人,都难逃其咎。 夜深人静,看着桌上那厚厚一叠关于芯片安全测试报告的初稿,雷军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 那颗H20芯片,此刻在他手里,烫得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