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无缘亚洲杯决赛,关键球员低迷,新秀成唯一亮点
中国女篮在本届亚洲杯半决赛不敌日本,意外无缘决赛。这样的结局让众多球迷当场傻了眼。大家原以为在主力齐整、备战充分的背景下,至少能打得有来有回,没成想输得这么透彻。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输球的原因明明摆在脸上:三位关键球员表现拉胯,全队如同断了一根肋骨,任谁都看得出来问题出在哪。
先说首发控卫李缘,这位号称串联全队的核心,半决赛开局直接被日本后卫田中瑞希投了五记三分。你以为李缘会咬紧牙关奋起直追吗?没有,一路梦游般的防守成全了对手的三分盛宴。整个亚洲杯打下来,没一场得分上双,更别提组织调度了。防守丢人,进攻没有,球迷都忍不住问:这样的表现还能坐首发?是不是国家队人手太紧缺了?
再聊张茹。照理说,她该是镇守内线的重要屏障。但面对日本队时,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毫无存在感,被对方轮番打穿。尤其是日本球员宫泽夕贵,几乎把张茹一个人看成训练靶子。这场对决下来,张茹的信心估计被摧毁剩下渣。至于她的进攻?就像把篮球当烫手山芋,拿到球就急着甩出去,命中率低到让人怀疑人生。
最意外的,当数黄思静。她是广东女篮的场上教练式球员,理论上拥有极高的战术素养。但理论毕竟只是理论,落到实际——打新西兰11投3中,打日本更是6投1中。当“教练球员”变成“打铁匠”,队长的威慑力自然荡然无存。而她和张子宇之间的配合,也始终脱节,远不如王思雨在场时带来的流畅感。
替补席上的球员,比如翟若云、贾赛琪,也都如水中浮萍,抓不住存在感。原本以为她们能在主力拉胯的情况下站出来顶一顶,结果是大家一起集体低迷。教练组如果还想着靠旧人打天下,恐怕只会被现实吊打。
这时候,唯一的希望落在了两位U19新星身上。冉珂嘉和李雨汧,这两位小将让人眼前一亮——U19世界杯,冉珂嘉场均19分11篮板的全能数据,让人怀疑是不是穿错了球衣;李雨汧更厉害,多次单场20+得分,其中对尼日利亚一役拿下25分。如能被提拔到国家队,或许真能点燃这潭死水。只不过,把重担压在未成年的天才身上,是不是又回到了“救火队员”的套路?
还有老面孔李月汝。她长期被视作球队内线的定海神针,一度离队养伤,如今呼声很高。毕竟,中锋线除了韩旭和张子宇,已经找不到能在国际赛场抗住压力的球员。看现在球队内线捉襟见肘,李月汝的背身单打、低位强攻,反倒成了稀缺物资。但问题是,她如回归,状态还在不在?能否即插即用,没人敢打包票。
更值得深思的是,中国女篮青训的裂痕。别的年龄段几乎断档,能打出来的年轻人仅两三位。如果不是U19新星冒头,国家队连像样的替补都凑不齐。这样的土壤,想要百花齐放谈何容易?而教练组里,调整和更新也显得犹豫不决。再这么摆烂下去,别说亚洲冠军了,连奥运目标都要泡汤。
所以,眼下时间紧、任务重。是铁腕洗牌,还是继续凑合,球迷的耐心像积雪一样很快会融化。新秀能否接班,老将是否复苏,全队会不会在质变中完成自我重塑?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成了挂在国家队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纵观全局,女篮这次亚洲杯暴露的问题,绝非临时抱佛脚能解决。要么果断调整,彻底换血,用新人激活团队;要么还指望老马拉车,等着被对手淘汰。篮球不是儿戏,球迷更不是傻子,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倘若教练组还拿不出惊人之举,那下次的失败,很可能以“史诗级翻车”收场。至于未来能否破局?让子弹再飞会儿,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